谁有关于法尔胜周建松的资料,如果好我就给分

如题所述

他是当年的法尔胜的董事长。但现在不是了。

江苏法尔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尔胜集团总裁。高级工程师(教授级)。江苏江阴人,1946年生。硕士研究生。曾任江阴钢绳厂生技科长、厂长,1990年改江苏钢绳集团公司任总经理、改江苏法尔胜股份有限公司后任现职。获全国劳模、“五一”奖章、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第三届实业家创业奖、冶金部和江苏省劳模和10次无锡市优秀企业家、优秀厂长(经理)等荣誉。
周建松自1979年成为企业领导人至1998年的20年内,始终“为明天而工作”,“珍惜奋斗后的成功,更致力于成功后的奋斗”,开创了企业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跳跃式发展的新纪元。他的“以人为本、科技立厂、以质取胜、管理求实”的治厂方针,成为推动企业年年新进展的兴厂之道,1998年继 1997年荣获“中国工业状元”桂冠后,又取得行业第一,获得九连冠的殊荣。
周建松简历:
男,1946年出生,江苏江阴人
法尔胜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
法尔胜泓升企业文化交流研究会会长
教授级高工
中国钢协线材制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质协金属制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无锡市工商联副主席
江阴市企业家协会会长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江苏摄影家协会会员

周建松是一位儒雅而睿智的科技企业家,曾当选江苏省第七届人大会委员,连任江阴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会副主任。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委创业家”等荣誉,先后多次获得“冶金系统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无锡市优秀企业家”等称号,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有津贴。风雨四十余载,作为人大代表的周建松,他个人的征程始终与法尔胜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创 业

43年前,初进江阴麻绳厂,周建松是一名与算盘和账册打交道的会计。进厂第二年,麻绳厂适应市场变化转产钢丝绳,周建松与其他5位职工一起被外派到无锡和南通钢丝绳厂学习钢丝绳制造工艺。在博学多思中,周建松的运悄悄改写。作为土生土长的工程师,他走上了生技科长、技术副厂长、厂长的职位。然而,当时谁也没想到,他的刻苦好学已经为江阴钢丝绳业乃至中国金属制品制造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们。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副厂长的周建松听说责成当时的金属制品骨干企业加快研发胶带钢丝绳,但均告失败,他立即决定试试,周建松勇敢地挑起试制新产品的重任,整整5个月,眼熬红了,人消瘦了,周建松和他的攻关小组终于试制成功了10吨高强度运输带钢丝绳,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应力误差为零,胜过国际同类产品。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业之初,周建松带领全厂先后试制成功了填补国内或省内空白的5个产品,其中2个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0%。他,以超出常人的胆略和魄力带着法尔胜完美起跳。

创 新

创业的经历总是刻骨铭心。胶带钢丝绳让周建松尝到甜头的同时,也给了他创新的启迪。
周建松曾先后获得7项国家专利,在他主持研发下,法尔胜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从胶带钢丝绳开始,胶管用钢丝绳、航空用钢丝绳、拉筋用钢丝绳、大型桥梁钢缆用镀锌钢丝等产品的面世,都结束了上述产品依赖进口的历史。
1999年,当江阴人引以为豪的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江阴长江大桥通车时,周建松比所有江阴人都欣喜和激动,因为在两条总重达到1.7万吨的桥梁主缆中,很大一部分的钢索来自法尔胜。2001年,法尔胜自主研发缆索成功,润扬大桥、苏通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大型桥梁都用上了法尔胜生产的国产缆索。有人评价,是法尔胜使中国桥梁建设史实现了用族品牌替代进口钢缆的历史性跨越。
用新产品结束历史和开创新纪元,仿佛成了周建松的使。迈入新世纪,他又迎来一项更大的使。偶然间周建松听说光电子产业的核心技术产品是光棒,光棒制造技术主要垄断在欧美尤其是美国跨国公司手中。不服输的脾气和族情怀激起了他的创新激情。2001年,周建松听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拥有研发光棒的技术,他立即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与之合作成立了光子公司。公司成功投产后第二年,便遭遇国外公司为垄断市场而大幅降价,公司效益很不理想。当集团其他决策者都想放弃时,周建松坚信:“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高新技术谁坚持到最后,谁就会迎来灿烂的明天。”在这种毅力、追求和坚持中,法尔胜的光通信产业延伸发展了通讯用光纤、特种光纤、光器件和光缆等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光通信产业链,目前法尔胜光纤产业规模已达到全国第二。
身为人大代表,周建松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企业。尤其当法尔胜集团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典范,周建松带领5位创新代表,举办多场经验报告会,坦诚地和众企业家分享了法尔胜的“制胜法宝”:锐意进取是创新的动力,长久不衰是创新的促进力,人才高地是创新的主力,核心技术是创新的竞争力。

用 人

对法尔胜的成功,周建松从来都是归结为“以人为本”,他特别强调“团队的力量”,也特别看重人才。“人才”在他心里,就是企业的生力。正是在这种主导思想下,法尔胜1986年花8000元“购”进了第一位本科生,1987年又花24000元“买”进江阴第一位研究生,2000年和2001年先后引进第一位落户江阴的博士生和第一位博士后。
现任法尔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礼华,就是周建松引进的第一位研究生。刘礼华到法尔胜后承担的第一个项目是钢丝综合生产技术,半年时间,他将钢丝综合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能耗下降20%,成为“八五”全国冶金系统推广技术。爱才惜才的周建松立即委以重任——中试分厂当家副厂长。那一年,刘礼华才24岁。2000年,当周建松叫刘礼华去法尔胜股份公司任总经理,刘礼华感觉心里没底。周总对他说:“你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班人。”忆起以往的大事小事,刘礼华依然感动:“周总的眼睛虽然是2000多度的近视,但他看得很远,对企业的大方向把握得很好,这也是法尔胜40余年一直走得稳健的原因,跟着他,感觉天地很广阔。”
谭佃龙是周建松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后。进法尔胜半年即担任了技术中心主任,2002年3月,为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他大胆制订了最高把科研成果利润的30%奖励给研发者的奖励措施。当时,集团很多领导都不理解,但周建松力排众议支持他:“重奖科研人员是对的。”被周建松视为有独特管理才能的谭佃龙也没有让他失望。从2003年起,技术中心不仅不再需要公司划拨经费,而且开始自立创效,去年实现利润200多万元。
40余年来,周建松用宽广的胸怀,一直实践着“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他给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搭建了一个能够尽情发挥的舞台。

和 谐

多年来,他带领集团员工着力创建健康身上的企业文化,为构建和谐会、建设幸福江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来,他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关爱员工,在改革中切实关心员工的利益,2007年法尔胜做了三件实事:一是取出千万资金,补贴员工优惠购房;二是组织万名员工免费旅,三是组织万名员工免费体检,得到了广大员工发自内心的积极拥护。他也十分重视文化体制建设,先后创立了企业摄影协会、文联、科协、技协、足球俱乐部、大型锣鼓队、艺术团等积极向上的文化群体,围绕企业理念、目标追求,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地激发集团上下“员工与企业一同成长”的创业热情。
周建松在致力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一直不忘记自己是一名人代表应尽的职责,自觉把企业的会义务、会责任和会声誉作为诚信立业的基础。法尔胜近10年来上缴国家税收近17亿元。有近万名员工的法尔胜从不拖欠工资,职工年收入平均增长率不少于10%。法尔胜近几年来的会公益支出超2000万元,充分展示了法尔胜积极参与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热心和信心。

愿 景

周建松给法尔胜制定的目标是全世界行业第一。他认为,置身飞速发展的时代,应对急骤变化的形势,面对强手如林、百舸争流,惟有随时间前行,与时代进,才能掌握发展与变化的主动权。
周建松给法尔胜“十一五”美好愿景是这样定义的:保持国内同行第一、亚洲同行第二、世界同行第三的地位;占领金属制品领域和光通信材料领域的行业竞争制高点;“法尔胜”牌钢丝绳创建国际名牌,“法尔胜”牌钢绞线、桥梁缆索、光纤光缆等产品创建中国名牌。
百年长兴,听起来就是一项宏伟的事业。瞧,宝刀依然熠熠生辉,周建松又带领法尔胜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31
我以前上传的文档:http://wenku.baidu.com/view/ca7352768e9951e79b892705.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