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俗文化,为何古人流行晚上结婚?

如题所述

第一是因为婚等于昏,第二是因为白天有其他流程,第三自然就是因为洞房花烛夜啦!总之,绝大多数电视剧还会拍摄晚上结婚这一点,确实没有违背历史。

1.婚=昏?

在古代,结婚有这样一种说法:男女在一起属于一阴一阳,二者相结合组成新的家庭那自然要等到阴阳相容之时。而一天之中也就傍晚黄昏时刻最为适合,再加上婚和昏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拜堂成亲的时间都是在黄昏。或许有些人觉得这样的做法比较封建,可是结婚挑吉利日子不也是现在不可缺少的流程嘛。古人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希望新人能够长长久久。

2.白天接亲、晚上成亲

现代社会结婚的流程是早上接亲,中午结婚下午可能就散了,到了晚上只会留下一小部分的亲朋好友闹个洞房。可是在古代是绝对不会一早接亲的,因为他们没有电灯啊,所以一定要等到天彻底亮了才能给新娘子梳洗打扮。新娘子都收拾好了又要等新郎官过来送彩礼之后才能八抬大轿抬走。

等到了婆家还有一系列的流程要走,这些都弄完也就到了黄昏时刻,该正式结婚了。或许有人质疑这些流程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时间,确实我们可以仔细的想一下,在现代交通便利、婚礼也有专门的团队帮忙自然是快速高效的,可是古代走路全靠马,轿子全靠人抬,根本急不得!

3.洞房花烛夜

晚上一般先是婚宴流水席,我觉得古人很懂礼节,因为晚上大家的工作都忙完了啊,谁都能参加。不像我们现在搞在中午做婚礼,午休的那一小会时间根本就不够,打车去都有可能迟到。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新人走完拜堂的流程和敬酒的流程就可以回房间了,新婚之夜自然是人生很重要的时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3
从先秦开始,才流行嫁娶婚俗,而当时民风混乱,社会动荡,经常出现抢婚的现象。所以才把结婚安排在了晚上,这样外人就看不见新娘的样子,从而减少被抢的几率。
第2个回答  2020-05-23
我觉得是因为我国古代一直都处于小农经济制度之下,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精耕细作,它需要耗费百姓巨大的精力。因此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劳作时间,百姓们才会选择在晚上结婚。
第3个回答  2020-05-23
晚上方便来宴请宾客,一起吃饭喝酒,也比较方便入洞房。
第4个回答  2020-05-23
婚礼原为“昏礼”。女性属阴,而黄昏之时,正是人认为黄昏是阳往而阴来时,所以认为黄昏才是吉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