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都特别能喝酒?难道真的千杯不醉吗?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9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总能看到里面的男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这让我们觉得古人很能喝,其实古人并不是千杯不醉,而是酒的度数低,而且喜欢夸大其词。

第一点就是古人喝的酒度数低。因为古代的工艺达不到现在的程度,所以他们喝的酒只是发酵酒,而且度数和我们现在的米酒、黄酒差不多,一般低的话就是七度左右,高的话也只是截止在十三度左右,所有说古人并不是能喝酒。不过古人酿造出来的酒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因为都是用食物酿造的,所以发酵了以后会有一种甘甜的感觉,以至于人们越喝越多。

第二点就是古人饮酒的时间长,而且杯子小。其实古人最不缺的就是一些文人墨客,他们总会在闲暇时间约上几个好友出去喝酒作诗,一聊就是一下午,所以一些店家也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将一些酒杯装饰成精美的模样,但是杯子不会很大,这样不会让酒的味道扩散掉,而且酒的度数低,喝着既解渴又能提升文人的兴致。

第三点就是古人喝酒很容易夸大自己的酒量。像我们了解古人的酒量最早就是在语文课上看到的古诗,最著名的就是李白这个诗人,几乎天天喝酒,并且写的诗里面还有这样一句话“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由此可见古人并不是能喝,而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形容自己的酒量,也许这样在他们眼里才称得上是一名豪迈的男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24

      中国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应该就是一瓶美酒了,可见中国对酒的情有独钟。中国制酒文化久远,从很多影视作品都可以看到,在我国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也会把酒言欢,更是有很多古代人物形象直接抱着酒坛开怀畅饮,动辄就是十几碗一大坛,但是在现代反而小酌两杯就有了醉意,为什么古人那么能喝酒呢?

     中国的白酒享誉中外,制酒工艺更是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在宋代,古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古人之所以会千杯不倒,这并不是因为古人的酒量比较好,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代,酒的酒精含量并不高,酒的度数与现代酒相比,要低得多。所以古人才会抱着酒坛喝酒。

      酿酒所需的原料来自平常食用的谷物,一般都是黄酒或者米酒,加之古代的过滤技术不完,很难过滤掉杂质,所以发酵后这种酒的度数一般不会很高。一般这种酒只有十度左右,最烈的酒也不会超过二十度。但是我们现在市面上出现的白酒度数一般都是30度以上。在秦汉的时候,酒的度数只有3度左右,基本上等同于酒精饮料,还没有米酒的度数高,这就是为什么古人可以做到千杯不醉。

       古代文人墨客很多都是酒后诗兴大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还有很多经典诗句,可见酒成了文人骚客们寻找创作灵感的源泉。所以以后在看相关古代影视作品或书籍时,看到他们大口喝酒时,千万不要惊讶。但是现代市面上的酒,其酒精含量较高,建议要适量饮酒,毕竟酒多伤身,凡事适可而止才好。

第3个回答  2019-11-24
这是因为在古代酒精含量并没有现在的酒精度数高,所以会千杯不醉。
第4个回答  2021-01-06

其实是由于古代的酿酒技术不够成熟,进而所酿出来的酒最高读书可能也只有20来度的样子,而这种酒放到现在,可能在有些人眼里,这就如同水一般,所以古人能斗酒诗百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