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祥林嫂这样命运惨淡的女人没有一个人真的愿意帮她走出来?还在现在文化里成为一个贬义词?

如果是你们遇到祥林嫂这样的境遇会走出来吗?

在当时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文化和社会环境里,祥林嫂是不可能走出来的。大家都认可,她是婆家的私有财产,婆家可以随意处分她。但是,她必须守贞节,不可以改嫁,否则就是不贞。封建礼教本身就是矛盾的,害人的。婆婆处分祥林嫂,让她改嫁,符合礼教文化;但是,祥林嫂就可悲的成了不贞之人,不能做祭祀的事,捐门槛也不能改变她的处境。
祥林嫂失去爱子,很痛苦,鲁镇的人都只是冷漠地听她讲故事,没有人去帮助她。中国的社会文化自古如此。你遇上了痛苦的事,只有人看你笑话,盼你落魄,却没有人愿意出手相助。
祥林嫂无法从失去孩子的痛苦中走出来,不断地叨念,惹人烦,所以成了文化中的贬义词。这跟中国崇拜强者,看不起弱者的文化密切相关。举个例子,如果谁得了抑郁症,周围的人都不会去帮助他,而是会嘲讽他心理脆弱,经不起打击。
现在的社会环境,跟祥林嫂所处的时期不同,很难有这样的人。首先,现在社会的婆家,就不敢把祥林嫂卖给别人——这涉嫌拐卖妇女罪,婆家人要被判刑的。其次,现在也没有不能改嫁的贞节文化,婚姻自由。追问

如果一个长得丑又无知又木讷胆小的女人是不是人人也是这样对待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8
祥林嫂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那个等级森严,贫富差距极大,穷人朝不保夕,连填饱肚子都难的旧社会,人人自危,能自保就不错了。互相帮助几乎不可能。如果我们遇到祥林嫂这种际遇,只能看开点,可能会比祥林嫂强一些。但也是永远在黑暗中前行。不会有什么根本的改变。
第2个回答  2020-04-28
人生在世 还是要看开点,别人可以帮你一次 ,但不能次次有人帮你,你可以很悲,但请自己坚强。
第3个回答  2020-04-28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第4个回答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