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

比如像《东施效颦》《螳臂当车》之类的,越多越好,带有寓意的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 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於心死——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 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螳臂挡车——女不知夫螳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桑枢瓮牖”、“上漏下湿”,“数米而炊”,“捉襟见肘”、“踵决肘见”、“纳屦踵决”“栉风沐雨”、“百舍重茧” “涸辙之鲋”、“得鱼忘筌”、“吞舟之鱼”、“不系之舟”、“交淡若水”、“管窥蠡测”“椿萱并茂””、“巢林一枝”、“莽眇之鸟”、“满谷满坑”、“其应若响”、“以珠弹雀”、“断鹤继凫”、“一饮一啄”、“枯槁之士”“苞苴竿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30
1、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除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业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2、成者英雄败者贼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国民党被打败,逃到台湾。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实际上,公平地说,庄子的观点有点脱离实际。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英雄也好,平民也罢,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去看待他们,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四大发明,肯定觉得技术落后而不是先进,可在当时的科学环境下,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重要看这些英雄们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代的人民大众是否做出了大的贡献。 3、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领导人有起名为万里的,可能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里的意思4、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忽然间有了“无”,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呢还是“无”。 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应用到《易经》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但是事物一开始,首先是“无中生有”。 庄子的“无中生有”理论,和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相似之处。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开始。在此以前(其实没有什么以前),一切都是“无”。 “无中生有”本来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后来人们用它的字面意思,一般把无中生有形容为胡说八道。庄子对此也无可奈何。
第2个回答  2010-07-30
LZ 去http://baike.baidu.com/view/2760.htm?fr=ala0_1_1上看看 里面的寓言很多 这里无法复制这么多的
第3个回答  2020-10-29
第4个回答  2010-07-30
没分的。。还越多越好。。哎。。路过拿两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