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绩效指标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

如题所述

指标过多,导致欲速不达。简单讲,就是“企业想一口吃个胖子”。与核心指标缺失相对应的是,许多企业非核心指标过多,这同样让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核心指标偏重于短期业绩评价,往往可以从财务数据中得到,如销售额、利润、费用、市场占有率等。非核心指标则偏重于中长期发展潜力评价,往往需要管理者记录和整理,如终端建设、促销活动、售后服务、品牌拓展等。前者为结果考核,后者则为过程考核。现实中,不少企业混淆了二者的区别。把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掺杂在一起,不分权重、一视同仁,使核心指标得不到应有的突出和重视。过程考核指标过多往往会导致欲速不达。比如,有的企业仅终端建设就有10来项指标,加盟店数量、销量、流失率、满意度等等都要考核,营销人员每个月光填表就忙得不可开交。这种繁杂的指标体系束缚了一线营销人员的手脚,使他们纠缠于细节之中,往往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工作。此外,有时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是负相关的。做好了这项,就妨碍做好那项,指标越多,出现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让营销人员无所适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9

    绩效考核指标的数量,通常是三个到五个之间。

    如果绩效考核指标数量过多,会引起被考核人的无所适从,搞不清楚工作的轻重缓急,无法更为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搞不清楚怎么做才能达成绩效考核要求,进而会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唯有保持3-5个精准的绩效考核指标,才可能为评估的准确,为被考核人工作努力方向选择和目标达成系统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