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观守志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文言文《王欢守志》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
  1.乐道: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趣。
  2.耽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
  3.营:谋求。
  4.常:曾经。
  5.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6.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样子。怡:愉快。
  7.患:对......感到担忧。
  8.或:有时。
  9.卿:你。
  10.哂:讥笑、取笑。
  11.儒:博学的读书人。
  12.乐陵:古县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13.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
  14.闻:听说。
  15.弥固:更坚固。
  16.丐:乞求。
  17.怡:安适愉快的样子。
  18.弥:更。
  19.遂:终于。
  【翻译】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www.sLkj.OrG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赏析】
  一、物质与精神。两者都重要,若在物质有限的状况下选其一,我选后者。就是不以争物而丧失人格、降低身份,要多为别人,牺牲自己。在把有限的东西让给他人的同时,升华精神,守住气节。
  二、低俗与高雅。人生在世可能体会到两种境界。大多开始不免平常低俗,随着人生进步,人们会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可以由自己到家人到朋友到社会群众,认识逐渐放大。可以由今天再到过去到明天到未来,眼界不断放远。可有的人无论条件多么好,就是不见长进,不脱俗套,心胸狭窄,专以小人之心度人。而有的人尽管境遇不佳,条件恶劣,但难失大雅,超凡脱俗。
  三、顺势与逆境。顺势是好事,可以乘势而上,掀起高潮,取得成功。这种时候,高朋满座,歌舞升平,享受欢喜。但也正是此时,容易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价别人,容易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轻视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也正是在此情况下,最易感情至上,理性不足,失去理智,甚至仗势骄横。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顺势,就会很快走向反面。
  四、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内容是事物内外在的统一。不可能只有内容没有形式,也不可能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主人与房子,主人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房子。和州知县想用狭窄的房子来贬低主人,但不管他把房子换得多么不如意,但在房主人看来都可以把主人与房子统一起来,因为决定的因素在主人而不在房子。因房主人刘禹锡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哲学思想家和出色诗人,他的房子再小再破也不一般,更不要说用诗人的语言描述既是浪漫之地,又是文雅之处;
  即使再简再破,它也“往来无白丁”。可见这则《陋室铭》还让我们明白,不要看重待遇高低、文品大小、资格深浅,这些只是身份的一种标记,真正的内容则是人的水平、能力和思想修养。有的人虽然戴了许多光环,金光四闪,特别耀目,但金表其外,败絮其中。有的虽然没有辉煌的标记,但他们却成绩卓著,能力超凡,品质优秀,且不事声张。王欢的安贫乐道指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安贫乐道指的是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作品名称:《王欢安贫乐道》


作品别名:《王欢守志》


作品出处:「晋书·王欢传」


文学体裁 : 文言文


解释


【解释】: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示例】:劝人~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9
目录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和修改均免费
详情
王欢安贫乐道
王欢这种求知态度,虽然在当时为人所不解,但是呢,他的这种求知态度是很好的,古人说的手不释卷也就是这样了,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表达了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和对知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品名称
《王欢安贫乐道》
作品别名
《王欢守志》
作品出处
「晋书·王欢传」
文学体裁
文言文
解释
【解释】: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示例】:劝人~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原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shěn)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选自《晋书》)
出处
节选自「晋书·王欢传」
中心思想:人不可无志,只有坚守志向,专心学习,终能成功。
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21

第4个回答  2016-10-07

 

文言文《王欢守志》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
  1.乐道: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趣。
  2.耽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
  3.营:谋求。
  4.常:曾经。
  5.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6.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样子。怡:愉快。
  7.患:对......感到担忧。
  8.或:有时。
  9.卿:你。
  10.哂:讥笑、取笑。
  11.儒:博学的读书人。
  12.乐陵:古县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13.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
  14.闻:听说。
  15.弥固:更坚固。
  16.丐:乞求。
  17.怡:安适愉快的样子。
  18.弥:更。
  19.遂:终于。
  【翻译】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WWw.sLkj.OrG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