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1、原文选段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3、作者

张若虚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

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2、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

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江花月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是的,楼上三位正解,很多古人的诗词都有这样的感怀,其实本质上古人和我们一样都在探寻生命的意义。就如《圣经》传道书说:一代又去,一代又来,如果只在日光下看人生,确实没什么意思。

所以生命的意义要从日光之上找。
人生是要活出生命本有的荣耀来,而不是为了物质欲望而活。

生之为人的高贵在于人有灵魂,而动植物没有,所以我认为人类活着的最高境界是活出生之为人的那个生命的荣耀。

人的灵魂实在是一样奇妙的东西,只有真正永恒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满足它。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

是的,如果没有终极真理,日光之下的所有的事都经不起细想,无论忙碌也好,清闲也好,浅薄的感官享受,精彩的游戏。电影,男女欢娱。。。。。一声叹息而且。

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

救主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
推荐这位同学看一本书“游子吟-永恒在召唤”,网上有的,其实人只有了真正的信仰,才会看到生命的荣耀和宝贵,也会有成熟的价值观,并由此找到生命的意义,过一个丰盛的、真正能带给我们满足的人生。并且是一个在爱与感恩中欣然尽责的人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29
人生生命如流水般转眼易逝,时间匆匆运动不止;万物的变异不定和生灭不已,而天地却依然如故。
感慨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引发后文的聚少离多的相思。
第3个回答  2010-07-29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第4个回答  2010-07-29
这是唐代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
年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意思是: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