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中的“放五鬼”或“放蛊虫”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真有其实,科 ...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30
放蛊,又称“放草鬼”,是湘西地区两大古谜之一,与赶尸并称。蛊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毒粉,据说将其放入食物中,误食者会心智迷乱,受到放蛊者的控制。这种毒粉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通常由家传,不同的草鬼婆(放蛊者的俗称)掌握不同的制作技艺。《凤凰县志》记载,蛊药的主要成分包括蛇、蜈蚣、蚂蚁、蟾蜍等,这些毒物经过晒干研粉,藏匿一段时间后制成。而《怀化大辞典》则称,靖州、晃州等地的造蛊者使用的是另一种方法,将蛇、蝎、蜈蚣、蟑螂、蜘蛛等放入罐内,日晒雨露,使其自相吞食,最后存活者即为蛊。
虽然蛊的毒性剧烈,但难以化验出来。新中国成立初期,湘西群众要求消灭蛊毒的呼声很高,政府对此进行了大面积的收缴,并将草鬼婆组织起来接受教育。《泸溪县志》记载,1962年,县公安局将民间收集到的蛊药送检,结果显示:“经化验无毒,不必讹传。”尽管现代医疗设备无法证实蛊毒的存在,但湘西地区仍不时传出有人中蛊的消息,人们对蛊毒的存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蛊是苗家妇女捍卫家庭和爱情的特有武器,并非所有湘西人都会放蛊,这一技艺主要掌握在苗族妇女手中。蛊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情蛊、怕蛊、恨蛊三种,都是湘铅森西女子独占爱情,维护家庭稳定的法宝。
会放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她们往往会受到歧视,因此身份保密。草鬼婆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找人放蛊,否则蛊毒会在她体内发作,给她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死亡。放蛊的手段千姿百态,令人防不胜防。解蛊药通常由放蛊的人提供,一种蛊的解药通常只有放这种蛊的草鬼婆才掌握。
蛊毒的多样性以及其如何躲过现代医疗设备和科技手段的检测,仍然是一个难解的谜。但愿它仅仅是作为一种传说存在,而不是真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