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调特点

如题所述

三平调是古体诗特有的句式,其特点在于诗句最后三个字全是平声字。

这种句式在古体诗中经常出现,但在近体诗中则被视为大忌,一般不会出现。三平调在古体诗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时期。在《诗经》中,三平调的句式比较常见,如《周南·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等。

在《楚辞》中,三平调的句式也被广泛使用,如《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

到了唐代,近体诗兴起,格律诗的句式和韵律逐渐规范化,三平调被视为大忌。这是因为在近体诗中,句子的平仄应该是交替出现的,而三平调则破坏了这种交替的规律,使得诗句听起来单调乏味,不符合格律诗的要求。

不过,在一些仿古的古风中,作者为了与近体诗相区别,会特意使用三平调这种古体诗特有的句式。这种仿古的古风在唐代以后的文学中也时有出现,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

含有三平调的古体诗的例子:

1、《诗经·周南·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中,采之、友之和乐之均为三平调,使得诗句听起来柔和优美,表现出对淑女的赞美和追求。

2、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这首诗中,以观沧海、山岛竦峙和洪波涌起均为三平调,表现出大海的广阔和汹涌,以及作者的宏伟志向和胸怀。

3、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首诗中,天上来、不复回、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须尽欢、空对月、必有用和还复来均为三平调,表现出作者的豪放和自信,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