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告诉我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如题所述

1、文体辨识能力指的是对各种文体的识别能力,即判断各种文体及辨识其表达方式、基本要素的能力。

2、主要考点:

(1)指出记叙文中记叙的人称和要素;

(2)辨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判别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辨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

(5)识别童话、寓言、新闻等特殊文体;

(6)辨别各种文体中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二、略读浏览能力:

1、略读浏览能力指的是运用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写法、提取文段关键信息的能力。

2、主要考点: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总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2)要了解标题的含义,寻找与标题相照应的句子;

(3)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中心事件;

(4)辨识记叙的要素、线索、顺序;

(5)辨识文章的主要人物,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6)概括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7)把握说明的角度及顺序;

(8)领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9)筛选并提取文段的关键信息,如: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以及抒情句、议论句等;

(10)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感情,筛选表明作者态度、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

三、思路分析能力:

1、思路分析能力:指的是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

2、主要考点:

(1)划分层次;

(2)分析结构;

(3)寻找线索;

(4)找寻伏笔;

(5)简析照应;

(6)把握过渡;

(7)还原词语;

(8)填充图表;

(9)编拟提纲;

(10)调整顺序。

四、要点概括能力:

1、要点概括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提炼、综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阅读理解的内容准确地表述出来。实际上,“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正确与否和深入程度。

2、考点:

(1)概括文章的思路、层次、层意或文段的中心或主旨;

(2)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或事件的成因、过程、情节等;

(3)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4)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或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

(5)筛选语段中的主要信息,将内涵丰富的语段浓缩成意思明了的语句;(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作品中人、事、物的态度;

(7)归纳内容要点,给文章拟题或按文章层次分拟小标题;

(8)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线索;

(9)根据文章内容,直接提取文中语句回答所设问题;

(10)提炼文章思路,概括文中某种表达规律。

五、词语理解能力:

1、词语理解能力指的是文本进行词句理解、语言领悟、文章把握、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2、考点:

(1)同义词或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选用;

(2)文中词语的指代作用;

(3)结合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4)对文中准确运用的限制词语进行品析;

(5)词句的前后照应;

(6)理解特定语境中词句的深层含义;

(7)品析词句的表达作用;

(8)揣摩词句的言外之意;

(9)揣摩自相矛盾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10)品味词句能否删去;

(11)品味相邻句子或词语能否调换;

(12)对词或句运用的巧妙处进行解析

(13)联系语境,在表意连贯的基础上填写句子;

(14)揣摩句子的表达意图,按要求续写、仿写。

六、作品感受能力:

1、作品感受能力指的是对文本内容、主旨、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理解、品析、感悟、体验、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考点:

(1)品读全文,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或主旨);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文中句子的表达作用;(3)对文章妙点进行赏析,要求用固定的表达格式进行表达;

(4)联系实际,就文章中的某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5)读完全文,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情感体验;

(6)任选角度,就文章内容进行赏析,写一段评价性的话;

(7)认真研读文本,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或价值取向)侧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8)运用恰当的句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阐释。

七、内容探究能力:

1、内容探究能力指的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多元化的理解探知的能力。

2、考点:

(1)对文章内容(主题、观点、人物、情感等);

(2)揣摩文章写作意图、理解句段的写作目的及表达作用;

(3)把握文章线索、中心句(段)、过渡句(段)、主题词;

(4)明确文章内容的侧重点及布局意图;

(5)表达自己从文中获得的艺术感受、学习语文的方法;

(6)立足文章内容,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与自我,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创见;

(7)对文章质疑,与作者对话,敢于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

(8)运用语文资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渗透、延伸拓展,用片断或短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八、文学欣赏能力:

1、文学欣赏能力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认识能力。它包括对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对作品思想感情的体验、对文学内容的深入领悟,对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进行赏析等,从而形成感受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的精神活动。

2、考点:

(1)体味文学作品的意境;

(2)感受文章的主旨;

(3)体验作者的情感;

(4)分析人物形象;

(5)把握故事情节的结构;

(6)评价人物及作品;

(7)品味语言的艺术特征;

(8)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及技巧;

(9)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

(10)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悟。

九、迁移拓展能力:

1、迁移拓展,就是从材料出发,引出学生的知识储备,其考查的重点在于知识积累。

2、考点:(1)联系生活实际,印证作者的观点、评判作者的观点、驳斥作者的观点;(2)评说作品中人物的言行;(3)想像作品中人物的所思、所言、所行;(4)围绕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写名言警句;(5)拟广告语或标语、提建议、设计小制作等;(6)整合文本与相关资料进行类比探究;(7)学科之间的渗透;(8)列举与题目有关的资料、事例、言论。

十、综合理解能力:

1、综合理解能力指的是对文本进行文体辨识、整体感知、提炼概括、情感体验、结构分析、手法理解、比较探究、词句体味、内容评价能力;从理解角度讲,“综合理解能力”也指对不同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2、考点:(1)整体理解或概括指出文章的大意、中心、情节、事件、因素、观点、要点、寓意;(2)运用表格整理文中的相关内容或“分点”罗列文中人、物、事、理、景的特点;(3)综述文中说明对象或人物的主要特点,对人物的言行或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评价并说明理由;(4)根据文本的内容解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进行因果分析;(5)划分文章的层次、说明文章的写作顺序、分析文章的结构形式、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6)识别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理解文章的详略处理、叙议结合、首尾照应、线索设置、伏笔照应、对比烘托等方面的表达手法;(7)对文本的看法、道理提出疑问或就文中的内容、手法进行探究;(8)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对不同的文本进行对比;(9)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品味语言的特点或对语言进行自由赏析;(10)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补写或续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4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分为事物和事理两类。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