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描写徐州的对联

如题所述

黄 楼
梅守德

高城楼阁出层霄,柳色烟光望欲饶。
远岫逶迤云日乱,平芜弥漫海天遥。
残碑古堞功仍在,霸业雄图事已消。
自古此中戎马地,只今谁是霍嫖姚。
注:
  ①梅守德:安徽宣城人。明嘉靖进士,任徐州监仓官,曾纂修《徐州志》十二卷。
  ②黄楼:宋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徐州大水,刚到任三个月的知州苏轼,率领军民全力抗洪抢险,经过数十天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城池安全。为庆祝抗洪的胜利,苏轼于次年在东门外建造高楼,表层涂以黄泥,取"土实胜水"之意,名曰黄楼。重建的黄楼矗立在庆云桥东侧的黄河南岸上,金碧辉煌,格外壮观。
  ③霍嫖姚:西汉名将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

上吕梁洪
胡 俨
乱石穿空叠浪惊, 乌犍百丈上洪轻。
扁舟载雨西风急, 试问徐州一日程。
注:
  ①胡俨(1360—1440),字若思,南昌人。历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侍讲、太子宾客。善诗词。有《颐庵文选》。
  ②吕梁:位于徐州城东南20公里铜山县境内。吕梁历史悠久,春秋时吕国在此筑城建都,吕亡后为宋国吕城。古时流经这里的泗水(后黄河夺泗入海),出现"悬水30仞,流沫40里"的奇异景观。周游列国的大教育家孔丘,慕名带领众弟子到此观景,不禁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后人在孔丘观洪处建起孔子观道亭。现境内有吕城遗址、孔子行教图碑、孔子晒书山、岳飞和文征明碑刻,以及淮海战役狼山阻击战烈士陵园等名胜古迹。吕梁一带文化底蕴丰厚,生态保持完好,风光优美宜人,奇石精妙独特,已被列为市级风景区,成为徐州的后花园。
  ③ 乌犍:水牛。
  ④扁舟载雨:指船在雨中行进,像载雨而行。

彭 城 驻 辇

爱新觉罗·弘历
彭城驻辇廑河防,咫尺云龙戏马旁。
本意原非是山水,偷闲聊复访苏张。
翠峰夏首关林叶,绿野风清泛麦芒。
底事今来艰迥句,为民筹济为民伤。
注:
  ①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即乾隆皇帝。他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其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是数得着的。在位期间曾六下江南,四过徐州,四次上云龙山,三次登黄楼。他到徐州主要是视察黄河的水情和河防工程。徐州地区有三处乾隆行宫,云龙山北下坡的行宫仍在(博物馆内),茅村和新沂市马陵山的行宫已毁。乾隆的这首七律,原为云龙山顶御碑碑文,碑毁于"文革"。
  ②廑:通仅
  ③辇:多指皇帝、皇后坐的人力车子。
  ④ 苏张:即苏轼和云龙山隐士张天骥当年的遗迹。

户部山探梅
李 蟠
空山无伴已多年,独有寒梅傍我妍。
疏影偏宜闲散地,幽香不到艳阳天。
含苞带雨来相问,露蕊临风倍可怜。
纸帐夜深还入梦,罗浮只在一灯前。
注:
  ①李蟠(1656—1729),字仙李,徐州人。康熙三十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三十八年,李蟠出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因错案被贬至沈阳,三年后还乡。康熙帝南巡过徐州,知李蟠赋闲在家,遂传其入宴,并委至山东放粮。李蟠是徐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才华横溢,有遗墨《白燕诗十首》长卷和大量诗词传世。李蟠74岁过世,葬于徐州城南焦山东麓。
  ②户部山:原名南山。明天启四年,徐州大水,户部分司署移其上,遂称户部山。李蟠的状元府在户部山南麓。
  ③罗浮:山名,在广东省增城县,山上多梅树。

登云龙山晚眺偶成
陶 澍

青山两岸抱徐州,也比金陵枕石头。
霸气久随王偃尽,城名犹为老彭留。
关津有险当淮泗,乡里无情斗项刘。
斜日云龙闲眺望,古今何限水东流。
注:
  ①陶澍(1778—1839),湖南安化人,清嘉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著有《印心石屋诗文集》、《罗輶日记》等。
  ②王偃:指徐偃王。春秋时徐国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周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
  ③斗项刘:可能是民间以项羽、刘邦各为一方的斗勇,反映了秦汉以来徐州人的强悍性格。

九 里 山

宋作梅

烟树空蒙合,模糊见渔村。
九里足远势,不辨水与云。
山头留片石,慨想樊将军。
注:
  ①宋作梅:字宜园,铜山县人。乾隆年间进士。
  ②九里山:位于城北郊,东西绵延九里,故名。相传楚汉相争时,韩信在此设十面埋伏围困项羽,并命樊哙在山顶矗起大旗,左右挥舞调动军队。至今九里山上仍存有那块长3米、眼深1.2米的磨旗石。
  ③樊将军:即刘邦的大将、沛县人樊哙。

拔 剑 泉
邵大业

策马来寻拔剑泉,汉皇遗迹尚森然。
一泓暗泻碧峰外,百丈晴拖绿树边。
溜响消残龙战气,芒寒微动灞陵烟。
鸿沟寂寞乌江冷,不信清流此地偏。
注:
  ①邵大业:大兴人,字厚庵,雍正进士,乾隆年间任徐州知府。为政清廉,曾捐俸修复苏堤,维修荆山桥。有《濂受堂集》。
  ② 拔剑泉:位于城西南30里的铜山县汉王镇丁塘山下。据说在楚汉相争时,刘邦的人马被项羽追到这里,饥渴异常,刘邦万分着急地将宝剑向下猛一插,清流顺剑喷出,人马酣然畅饮,从而脱险。拔剑泉泉眼为菱形,恒温摄氏16度,昼夜出水2500多立方米,清流顺着玉带河汇入云龙湖。

王陵母墓
鰲图
一剑惊三楚,激成安国侯。
心终归赤帝,坟不怕黄流。
麦饭何须祭,碑文自可留。
今经燕许笔,忠孝教千秋。
注:
  ①鰲图:清代汉军镶红旗人,字伯麟,号沧来,嘉庆年间任徐州知府。有《彭门诗草》存世。
  ②王陵母墓:相传王陵与刘邦同为沛县豪杰。楚汉相争时,王陵带一帮人马归附刘邦。项羽将王陵母亲劫持到徐州,逼她劝儿子归楚。王母反而传信给儿子,要他忠心辅助汉王,不要顾念老母,说罢自刎身亡。王陵母墓现在云龙公园内。
  ③三楚:即西楚、东楚和南楚。西楚约相当于今淮水以北,泗、沂水以西之地,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东楚则跨江逾淮,东至于海。南楚北起淮汉,包括江南。
  ④安国侯:王陵协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功勋卓著,被封为安国侯,惠帝时又加封为右丞相。吕后称制后,夺了他的相位,改任太傅。宁折不弯的王陵称病不去就职,十年后去世。
  ④ 燕许笔:唐代在燕许为官的大手笔。

挂 剑 荒 台
〔清〕 孟安世
我剑千金挂树轻,昔人生死允交情。
可怜此道今如土, 霜刃磨来大不平。
注:
  ①孟安世:怀宁人,曾任邳州儒学学正。
  ②挂剑台:公元前544年,季札代表吴国宗室,出使中原诸国,途经徐国,徐君视季札为上宾。徐君甚爱其剑,但未言出。而季札已明徐君之意,暗自许之。待季札结束使命返徐时,徐君已逝,季札在悲痛之余,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去。徐人深感季札谦让信义美德,遂建挂剑台纪念。挂剑台原在古徐州城南一里处,清代仍完好。上世纪50年代曾加固,后因城建拆除。重建的挂剑台,位于云龙山西麓杏花村,是游人乐到的景点。

过 徐州
郁达夫
红羊劫后几经秋,沙草牛羊各带愁。
独倚车窗看古垒,夕阳影里过徐州。
注:
  ①郁达夫(1896—1945),名文,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与郭沫若发起组织创造社。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杂志。"七·七"事变后,他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出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设计委员,曾来徐州、台儿庄慰问抗日军民。之后,他去南洋各地从事抗日宣传工作,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烈士。有《郁达夫文集》行世。
  ②红羊劫:1919年是丁未年,丁为火,未为羊,按传统说法,是大灾大难的年头,故称"红羊劫"。这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代表在巴黎开会,要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激起"五·四"爱国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年的九月二十九日,郁达夫从日本回国路过徐州,眺望古战场,欣然写了《过徐州》一诗。
榆 庄 隐 居 图
〔民国〕 张伯英
垂荫能遮数亩田,村前榆老不知年。
于今近水枝柯盛,坐听斜阳噪乱蝉。
门左新开十丈沟,荷花未长长鸡头。
静观亦有濠梁趣,队队鲦鱼时出游。
野水盈盈绿到门,不嫌鹅鸭闹声喧。
凌晨策杖西园去,手摘新蔬唤稚孙。
注:
  张伯英(1871—1949),出生于铜山县三堡镇榆庄村。原名启让,字勺圃,别号云龙山民,晚号东涯老人。是我国近代名重一时的书法家、碑帖学家、方志学家、诗人和学者。有《法帖提要》、《阅帖杂咏》、《小来禽馆诗草》等专题著作存世。其书名曾倾动京城。他主持修编的《黑龙江省志汇稿》一书,62卷,可谓煌煌巨著。
  由民营企业家王昌庆出资8000万元创办的张伯英艺术馆,坐落在城南虎头山西麓,一组组仿明清建筑依山势错落展开,是一处亭台楼阁俱全的艺术殿堂。有文豪殿、墨缘阁、藏书楼、小来禽馆、汉石堂、碑廊、天水砚、群羊坡等。馆内设有张伯英艺术研究会和张伯英著述编辑委员会以及两汉文化研究所、彭城书院国学培训基地,集收藏、展览、研究、交流和艺术教育为一体。该馆以其丰富而有特色的艺术藏品,优美诱人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观者。
过 微 山 湖
陈 毅
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
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注:
  ①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遗作有《陈毅诗词选集》、《陈毅军事文选》等。
  ②横越江淮:陈毅于1943年11月25日由淮南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出发,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一路北行,途经睢宁县古邳、铜山县吴桥,跨越敌伪严密封锁的陇海铁路,夜渡微山湖,在沛县的丰乐村登岸。
  ⑤ 微山湖:位于鲁南的微山县与苏北的沛县、铜山县之间,面积1200平方公里。湖中的微山岛有微子墓和张良墓,此处曾是抗战时期铁道游击队的根据地。铜山县的名称得自湖中的铜山岛。铜山岛一带的珍珠女、十八连城、姜公台等景点,有着许多美妙神奇的传说。微山湖钟灵毓秀,物产丰饶,名胜众多,是一个巨大的自然生态公园。
银 缕 玉衣
 郭沫若
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
银缕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注:
  ①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考古学家。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有《郭沫若全集》行世。
  ②银缕玉衣:汉代王侯葬服,此系彭城王葬服。1969年出土于徐州土山汉墓,玉衣全长1.7米,共2600块玉片用银丝编织而成。1973年4月此文物赴日本等国展出,郭沫若于4月11日为之题辞。
  ③错金:以金银丝或金银片嵌入器物表面,作为纹饰或铭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