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主要思想主题是什么?

《红楼梦》从哪个角度来透露出思想主题?从哪个人的角度看最能显现出思想主题?如何显现?对贾宝玉的优点与缺点有哪些?还有林黛玉和宝钗的优缺点有哪些?从何而知?想透彻了解这篇文章、故求答案、感谢~

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是因为有着复杂的情感,善于运用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关系!

从我们出生到善终,同学、朋友、同事、各种亲密关系,身处各种关系之中。所以,现在我们经常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关系无时无刻都在影响我们的发展与生活。



《红楼梦》开篇就点明:“世间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情世故处处都是文章,盘根错节!

《红楼梦》第四回,贾雨村一到任,就碰上这件人命官司。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从而引出门子拿出金陵省的《护官符》: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四大家族祖辈创下这份“护官符”上的偌大基业,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上通皇室,下连官府,互相勾结,官官相护,构成一个庞大的封建官僚关系。



贾家的宁荣二公是亲兄弟,府邸东西相邻,宁国府在东边,荣国府在西边。贾元春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暴病而逝。

史家,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孙史鼐,仍袭保龄侯爵,其弟史鼎,又封了忠靖侯,一门两侯,且保龄侯又外任大员,一时显赫。史家家中财政紧张,一应针线活计都靠史家的女眷们自己做,节俭度日,与其他三家,除了史湘云,史家的子嗣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薛家,祖上紫薇舍人告老还乡后,只在户部挂名行商,且薛父在儿子幼年时便已经早逝,而薛蟠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薛家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不懂,家中奴仆哄骗,京中生意日渐消耗,薛姨妈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京中,暂居荣国府。



王家为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后来又升任九省都检点,在第九十五回中,王子腾在赴任路上暴亡,没过多久贾府立刻就被抄家。

四大家族就是这样联姻的:保龄侯史公的长女史太君,嫁给了荣国公贾源的长子贾代善,成为荣国府最尊贵的老太太,但最后在荣国府被抄家破败后,忧惧去世。王夫人是王家大小姐,嫁给贾政,生有长子贾珠、长女贾元春、次子贾宝玉。薛姨妈是王家二小姐,嫁到薛家,生有儿子薛蟠、女儿薛宝钗,后来薛宝钗嫁了贾宝玉。王熙凤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亲侄女,嫁给贾琏,她的父亲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哥哥。



四大家族绵延几世,然而这四大家族的内部渐现腐败,一代不如一代,架子还在,内囊已尽上来了。而且各家子孙都没有谋划如何能使家族更好的发展壮大,最终都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可见家庭的荣枯,跟一个人、乃至各个家族都是息息相关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23
从很多个方面来透露思想主题的。
一、它以四大家族的败落、宝黛悲剧以及十二钗悲剧的结局为主线,发散出很多支流来,比如王熙凤的贪婪、以及赵姨娘的恶毒,还有很多很多的下层人物,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也有各自人性里的弱点。作者批判的是当时的整个社会,整个社会里人性的弱点,所以他必须从非常多的角度去说明,他赞扬下层人物的善良,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挖掘他们的丑恶。
二、从旁观者的角度。也就是石头的角度。就是青埂峰下那块顽石,它后来变成了宝玉的玉。他是一切事情的见证者,看得最清楚。包括贾府里的勾心斗角。读这部书不能以书里人物作视角,那样明显是不全面的。
三、贾宝玉的优点就是反封建,还有对女性、社会边缘人物的同情与怜惜。这被很多人误解为“泛爱、双性恋”,其实不是的,他只是不愿意遵从封建的等级制度,他觉得青春女性都是美好的,社会边缘人物只要他们是善良的也一样值得结交,他没有男尊女卑也没有等级观念。缺点就是有点肆无忌惮,你可以说他不懂事,他对贾府里的勾心斗角基本不去理会,孰不知自己就是几大利益集团的矛盾集中点。
四、黛玉的缺点是小性子,有时候说话爱刻薄人。优点第一是有才,第二其实她骨子里是挺大度的,她对下人很好。比如紫鹃,她有时候会说“这又是姑娘的不是了”,还真心替黛玉着急婚事,如果黛玉不是真的对紫鹃亲如姐妹紫鹃怎么可能敢这样说、怎么可能会这样做。还有黛玉很天真很善良。自从宝钗那一次指出她不该在行酒令时说《牡丹亭》的句子,她就从此把宝钗当亲姐姐待了,完全地信任她。
五、宝钗的优点是为人温和,处事圆滑不会得罪人,挺有大家闺秀风范的,这从她平时说话都可以看出来。但缺点就是城府很深,一味服从封建礼教。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1
1.它是从很多个方面来透露思想主题的。它以四大家族的败落、宝黛悲剧以及十二钗悲剧的结局为主线,发散出很多支流来,比如王熙凤的贪婪、以及赵姨娘的恶毒,还有很多很多的下层人物,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也有各自人性里的弱点。作者批判的是当时的整个社会,整个社会里人性的弱点,所以他必须从非常多的角度去说明,他赞扬下层人物的善良,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挖掘他们的丑恶。 2.从旁观者的角度。也就是石头的角度。就是青埂峰下那块顽石,它后来变成了宝玉的玉。他是一切事情的见证者,看得最清楚。包括贾府里的勾心斗角。读这部书不能以书里人物作视角,那样明显是不全面的。 3.贾宝玉的优点就是反封建,还有对女性、社会边缘人物的同情与怜惜。这被很多人误解为“泛爱、双性恋”,其实不是的,他只是不愿意遵从封建的等级制度,他觉得青春女性都是美好的,社会边缘人物只要他们是善良的也一样值得结交,他没有男尊女卑也没有等级观念。缺点就是有点肆无忌惮,你可以说他不懂事,他对贾府里的勾心斗角基本不去理会,孰不知自己就是几大利益集团的矛盾集中点。 4.黛玉的缺点是小性子,有时候说话爱刻薄人。优点第一是有才,第二其实她骨子里是挺大度的,她对下人很好。比如紫鹃,她有时候会说“这又是姑娘的不是了”,还真心替黛玉着急婚事,如果黛玉不是真的对紫鹃亲如姐妹紫鹃怎么可能敢这样说、怎么可能会这样做。还有黛玉很天真很善良。自从宝钗那一次指出她不该在行酒令时说《牡丹亭》的句子,她就从此把宝钗当亲姐姐待了,完全地信任她。 5.宝钗的优点是为人温和,处事圆滑不会得罪人,挺有大家闺秀风范的,这从她平时说话都可以看出来。但缺点就是城府很深,一味服从封建礼教。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吧。 想透彻了解它建议你还是去读一读原著,但是不要去看高鹗续的后四十回,那完全是误导青少年(为什么这么说可以参见刘心武先生的著作,很有道理)。推荐你一个版本,周汝昌汇校的八十回版本红楼梦,那个是一个比较接近曹雪芹原笔的本子,很难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2-05
1.它是从很多个方面来透露思想主题的。它以四大家族的败落、宝黛悲剧以及十二钗悲剧的结局为主线,发散出很多支流来,比如王熙凤的贪婪、以及赵姨娘的恶毒,还有很多很多的下层人物,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也有各自人性里的弱点。作者批判的是当时的整个社会,整个社会里人性的弱点,所以他必须从非常多的角度去说明,他赞扬下层人物的善良,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挖掘他们的丑恶。 2.从旁观者的角度。也就是石头的角度。就是青埂峰下那块顽石,它后来变成了宝玉的玉。他是一切事情的见证者,看得最清楚。包括贾府里的勾心斗角。读这部书不能以书里人物作视角,那样明显是不全面的。 3.贾宝玉的优点就是反封建,还有对女性、社会边缘人物的同情与怜惜。这被很多人误解为“泛爱、双性恋”,其实不是的,他只是不愿意遵从封建的等级制度,他觉得青春女性都是美好的,社会边缘人物只要他们是善良的也一样值得结交,他没有男尊女卑也没有等级观念。缺点就是有点肆无忌惮,你可以说他不懂事,他对贾府里的勾心斗角基本不去理会,孰不知自己就是几大利益集团的矛盾集中点。 4.黛玉的缺点是小性子,有时候说话爱刻薄人。优点第一是有才,第二其实她骨子里是挺大度的,她对下人很好。比如紫鹃,她有时候会说“这又是姑娘的不是了”,还真心替黛玉着急婚事,如果黛玉不是真的对紫鹃亲如姐妹紫鹃怎么可能敢这样说、怎么可能会这样做。还有黛玉很天真很善良。自从宝钗那一次指出她不该在行酒令时说《牡丹亭》的句子,她就从此把宝钗当亲姐姐待了,完全地信任她。 5.宝钗的优点是为人温和,处事圆滑不会得罪人,挺有大家闺秀风范的,这从她平时说话都可以看出来。但缺点就是城府很深,一味服从封建礼教。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吧。
第4个回答  2014-06-18
从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势力的腐朽和害人的可恶行径,大观园的女子都受到封建势力的残害,而纷纷走向一个悲剧的深渊。这是封建社会的腐朽造成的。它是要描绘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衰败,昭示着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命运。。。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它的主题就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我们可以从荣国府,宁国府的衰败看出。 贾宝玉,它的优点在于寻找自己的真爱,勇敢地摆脱封建束缚。提出不愿科举考试,把追求仕途看成是俗物。但它的缺点也挺多的,他太过于多情,虽然最爱的是林黛玉,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女子都很好,这样看来有点太滥情了。但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誓言也让我动容,我坚信他的最爱是黛玉,他们的爱是纯洁美好的。纵观看来,他和黛玉的思想是相近的,都是向往自由,挣脱封建束缚的人。 黛玉,我的最爱,总是会偏向于她,她太可怜太可悲了,人们谈论他的缺点总会提到她的小心眼,爱发小脾气,但却不了解,这是她的生活环境导致的。她其实是一个识大体的女子,在刚刚进入贾府时,她的识大体就显现出来了,然而后来父亲的死亡让她成为了一个孤儿,虽然有贾母,但毕竟是寄人篱下,可以依靠的贾母会随时离开她,毕竟年事已高。所以她把一切都依托给了和她从小在一起的宝玉身上。因为寄人篱下的卑微感让她变得敏感,因为对宝玉的在乎,让她对他变得异常苛刻,尤其是宝钗的出现,更加大了她的危机感,对于事情的忧心也是她身体久久不好的原因。我很理解她的小性子,我并不认为这个会掩盖她的优点。她的优点很多,诗词就不用说了,《葬花词》《桃花行》。还有她的真性情,她不做作,处事不圆滑,但却是自己的真性情。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我们实应改变“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的偏见。 她是 以自尊掩饰自卑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黛玉她还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洁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林黛玉执著地追求爱情。 宝钗的缺点是封建,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宝黛。她的优点是慧质,恬淡,宽厚,豁达大度。但她的圆滑是她的优点没错,却也是我不喜欢的原因,她的城府太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