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三十六计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兵法策略《三十六计》中,欲擒故纵是一项巧妙的战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示弱和放纵敌人,以达到最终的控制。诸葛亮是这一策略的典范,他以七擒七纵的案例,成功地让南蛮孟获归顺。在谈判与斗争中,耐心和理解是关键,不急于求成,如石勒利用水灾和苛税调动幽州民力,最终击败对手王浚。


在具体应用中,如武则天时期的苏无名智破太平公主珍宝案,通过洞察盗贼的心理,巧妙地将其抓获。郑武公通过联姻和误导策略消灭胡国,同样体现了欲擒故纵的智慧。孔明七擒孟获,通过释放俘虏、攻心战术,逐步瓦解敌军斗志,直至孟获真心归服。在与兀突骨的交战中,孔明更是运用计策,诱敌深入,最终取得胜利。


孟获的反复被擒,从不服到真心投诚,这一过程展现了欲擒故纵的威力。最终,孟获成为洞主,蜀军在南方赢得了和平与敬仰,诸葛亮的智勇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尽管《三十六计》中的故事存在争议,但其智慧与策略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宝贵遗产。


扩展资料

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欲擒故纵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译义: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按照《易经·需》卦的原理,待敌人心理上完全失败而信服我,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有同名电影《欲擒故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