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请了家教学习还是不好?

我想:可能是他们自己认为有了家教上课就不用好好学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1

第2个回答  2014-07-12
我市某校高三学生小凡小时候很活泼,好奇心强,也挺喜欢上学。可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父母为了让他进步更快,每天要求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要他参加各种竞赛,除了在学校学,还请了家教,经常在他耳边唠叨“你表哥都考上了北大,你要给我们争气,不能丢脸”。 他觉得自己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选择了放弃。小凡在向金华市第二医院副院长、心理卫生专家张载福咨询时说:“我现在讨厌学习,一看书就头涨起来,是他们逼得太急了!” 张载福每周都要坐诊心理专家门诊,经常会有家长或学生前来咨询或就诊。他说,现实中像小凡这样的同学还有不少。他们平时在学校里老师要批评,回到家里又要被父母批评。而且,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读书冒尖同学比较,搞得他们心情很不愉快,以至于很反感,最后,出现厌学情绪。也有一些家长,孩子学习有了进步,也不知道表扬和鼓励,反而无意中伤害了孩子。比如有个学生在某次考试中提高了成绩,高高兴兴地向家长汇报,家长却说:“你不要骄傲得太早,比起你们班××还差远呢!”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不要骄傲,再接再厉,进步更快,但结果却是让孩子伤心,挫败了孩子的积极性。 针对这样的情况,张载福说,其实孩子的潜能是非常大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长。家长要学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这种动力的激发要通过内部的自我积极心理暗示和外部的压力来达到。积极暗示是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如常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学习会越来越出色”、“我一定能够考出好成绩”等语句。这种暗示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可以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协调机体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的精神面貌,激发着你的自信。动力的激发还可以是由外力推动、刺激和挤压出来的。 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学生,小时候学习一般,有一次在数学课上,他用了一种特殊的解题方法,老师在评讲时说他脑子特别灵,是数学天才。这一表扬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不可磨损的烙印,他坚信自己是数学天才,不断自我激励,从此,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孩子的学业进步受到父母的重视,孩子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增加。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发自内心的好奇心、求知欲、抱负等。在外部行为上表现为对学习活动的注意,从而引发行为趋向目标,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能积极主动、兴致勃勃。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体验攻克难题的喜悦,获得知识的满足等等,使学生感到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主动,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优良。所以,适时地肯定和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对家长来说也是一门学问,家长们应该好好学习掌握并加以运用。 然而,有些家长由于对子女的学习过分担心而引起自己的身心障碍,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张载福遇到过这样的家长:陈先生的儿子就读于重点中学,成绩也并不算差,可是由于从小贪玩,目前虽然到了复习的关键时期,但他还常要跟同学参加一些活动,在家时也动不动就看电视、上网。由于觉得孩子备考不专心,陈先生决定管住孩子,把他时刻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孩子在家学习时,他找各种理由去孩子的房间,如送杯牛奶、递个苹果,孩子不在眼前就心神不定,后来发展到得了强迫症。 还有一位家长,他的女儿原来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在最近一次考试中总分比平均分落后了10分。他想提醒一下女儿,但看着女儿复习功课那么辛苦,实在不忍心再去说她。这位家长处在矛盾之中,不说女儿,自己内心非常担心,怕女儿成绩再往下掉;说了,又怕逼得女儿太紧会使她受不了。他就在担忧中度日如年,睡不香,吃不好,日渐变得焦虑烦躁,直至得了焦虑症。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通过暗示、模仿等心理机制影响孩子的心态。过分焦虑、抑郁、强迫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很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考前复习和高考的发挥。所以,家长要学会调节心态,家长情绪要稳定,经常保持平和的心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温馨的心理气氛,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躁,有助于孩子调节心态,有助于孩子提高复习质量。张载福特别提醒,如果家长出现比较明显的情绪和精神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到精神科医生处诊疗

希望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