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於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

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朝时发展为程朱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经明朝王阳明又发展为心学。后取得官方地位。

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相当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国以后,儒家从思想到形式的系统体系在民间和官方的存在转为主要保存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在中国人思想中的主流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致使人们对中国文化作出反思,对儒家思想也发生了各种争论;其中学衡派的学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

在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政府当局曾经带头“打倒孔老二”,但儒家思想在国人价值观中的主流地位并不可能去除,并因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影响至今,但改革开放以后儒学重新受到部分人重视,当今亦有所谓新儒学。

扩展资料:

明清以来,西学东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面对西学的压力,清代儒家开明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张。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致使人们对中国文化作出反思,儒学内部龚自珍、魏源等,以汉学批宋学,主张改革。

之后,又有三次对儒家思想的较大冲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草根阶层对儒学的冲击。第二次是戊戌变法时代,变法派思想家对儒学的冲击。第三次是民国成立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各类激进主义新思潮对儒学的冲击。

面对冲击,儒学也作出反应。康有为、陈焕章创立孔教会,欲将儒教国教化。而学衡派的学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产生了新儒家。

其原因是,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为东方最有价值的思想体系,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可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2

一、春秋时期——儒学的开创

开创者:孔子

1、核心思想是“仁”,,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民本思想。

2、提出“礼”。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他又强调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克己复礼”,即恢复理想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同时以中庸思想和“和而不同”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3、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4、文献方面:他整理编订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二、战国时期——儒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1、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发展了孔子“仁”、“以德治民”的观点,提出较为完整的“仁政”理论,要求统治者停止兼并战争,减轻赋税,制民之产,尊贤使能。

3、发挥了“民本”思想,提出了以“民贵君轻论”为代表的民本学说,成为其思想体系中最为宝贵的成份。最典型的是言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伦理观上主张“性向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5、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6、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7、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董仲舒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四、宋明时期儒学上升到新高度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程颢、程颐(北宋):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的核心是“仁”;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2、朱熹(南宋):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有: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存天理,灭(或去)人欲”、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反对理学的繁琐回归本心。

3、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4、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致良知;知行合一。

五、明清之际的儒学新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反正统反权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1、李贽(明后期)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3、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者。

扩展资料

儒家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最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最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最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

“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0

一、产生

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二、兴起

在汉代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三、历代变迁

汉朝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

后取得官方地位。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扩展资料:

儒家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最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最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最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

“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经过战国时期孟子 荀子的发展
2 秦朝时 秦始皇信封法家 "焚书坑儒" 儒学遭重创
3 西汉时 董仲舒发展新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进入封4 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并通过南宋'程朱理学"的发展 一直传承下来
5 明末清初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为代表的思想家大力批判封建专制和儒家思想 使得入学遭受一定的冲击
6.近代以来,出现 现代新儒家,主张融合中国传统的儒家和西方现代文化,还要向西方传播儒学,所以所以孔子学院满天下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11-28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秦统一后尊崇法家思想焚书坑儒。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主流思想。宋是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明清时期佛道融人儒家学说。是贯穿中国的主流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