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孝惠帝刘盈明明有六个儿子,为什么皇位会传到弟弟刘恒手里?

如题所述

汉室皇位从仁弱的汉惠帝刘盈过渡到外柔内刚的汉文帝刘恒,中间非常有意思。大致有这么两条。



第一,刘邦后宫女人的争斗,薄姬成了最后的赢家。


第二,三方势力角逐,靠边站的刘恒成了皇帝。


刘邦后宫女人之争,厉害的就两人,戚夫人和吕雉,那时候,薄姬毫不起眼。

楚汉议和,被楚军俘虏的吕雉回到刘邦身边,但此时的刘邦爱上了戚夫人。一个年老色衰,一个年轻貌美。


等刘邦称帝时,吕雉自然而然成皇后,吕家人也自然而然势力庞大。要知道,刘邦发迹之路上,吕家人功不可没,一帮跟着打江山的臣子都很认可贤妻良母的吕雉。



所以,大汉开国就形成了三方势力,一是刘氏宗室,二是吕氏一家,三是功臣势力。


正是如此原因,刘邦在发觉“刘如意类我,刘盈不类”之时,打算更改太子,动吕家势力,拉毫无大背景的戚夫人上位。


实在没想到,吕势这么强悍,刘邦也有心无力,“易储风波”才平息,戚夫人的好日子也快过到头。一幸中的而被长久冷淡地薄姬生下的刘恒已经被封代王。


刘邦死前,定下“白马之盟”,非刘氏不王,否则天下共诛。病榻问相时,刘邦埋下“陈平为相,周勃为太尉”的棋子。

总之,刘邦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吕后势力增大,取代刘氏江山。


果然,刘邦驾崩,戚夫人被人彘,刘如意被杀,要不是庶长子刘肥机灵点,他也去见阎王老爷。


但是毫不起眼的薄姬被吕雉放过了,去往自己儿子刘恒的代国做起代国太后。似乎她被疏远了,似乎吕雉成了赢家。不管怎样,薄姬毫不关心,她依旧不争不抢,符合“思危思退”原则,静等“思变”。



大汉帝国吕家独大,早年的三方角逐,吕氏独占上风,刘氏被打压,功臣在蛰伏,也在似狼,侯等“思变”。总之,朝廷上各怀鬼胎,矛盾重重。

直到公元前180年,六十二岁的吕雉病逝,吕雉临终前扶立起来了一个“少帝吕家外戚”的班子。但齐王刘襄兴兵伐吕,一场“诸吕之乱”彻底爆发。


注意刘襄这人,他是刘肥的长子,当年刘肥割据齐国土地,才换来生存。他是肯定反对吕氏的,弟弟刘章位居长安,知道吕氏阴谋后,所以联合起兵伐吕。


刘氏诸侯也随之起兵。但当时局势还未彻底混乱,若刘氏子侄纷纷响应,到时才是天下彻底混乱。


功臣们有心思了,要么继续拥立少帝,要么趁着可控制的混乱,更换皇帝,将利益最大化,赌吧!

但他们不采取“战争”方式,所以,紧接着功臣发动宫廷政变,罢黜少帝,一致宣布:“刘盈的余下四子非刘氏子孙,是他们吕家的。”因此,将其纷纷杀死。加上处女皇后张嫣的缘故,刘盈无子。实际上,加上吕后诛杀的前少帝刘恭,刘盈一共有六个儿子。



借助宫廷政变,先发制人,功臣派掌控了主动权,但谁是下任皇帝?为保证刘邦的合法地位,皇帝候选人一定是刘氏子孙。零零总总务必保证这么两个原则。


第一,不会被秋后算账。正因此,功臣才否认刘盈之子的合法性,且杀害。说白了,候选人不能跟吕氏牵扯上关系。


第二,不能是诸吕之乱的人。若是诸吕之乱的人当皇帝,平吕之乱的功劳算谁?之前,功臣和吕氏的牵扯是不是“小把柄”?

所以,刘恒成了皇帝。刘恒被选中,除以上“两个原则”,原因有三点,一是薄家的外戚势力不强大,二是薄姬不强横,不会拥尊自立。三是现存的高祖诸子中,刘恒为长。


实际上,根据以上两个原则筛选,也就只能是刘恒当皇帝。当然,不排除功臣立其余子孙的办法。


好吧,刘恒当皇帝了,连夜赶忙进宫,该换人换人,该掌控掌控,该……当夜,他也下了一道安抚的诏书。



从诏书中可以看出这么几点,第一,定性。这是一场“平乱”,之前的宫廷政变是平乱。第二,功臣派又立功了,且是平乱的首要功臣,而诸吕之乱中,比如刘襄等,人呢?宗室之列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因为吕后曾干过这种“借腹生子”的糊涂事,那么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刘弘、刘朝、刘武都可能不是刘盈亲生的,所以陈平、周勃等人便将目光转向了旁人,这才找到了刘恒。
第2个回答  2020-12-13
因为刘氏之人觉得刘盈的孩子都有吕氏的血统,如果立他们其中一个当皇帝都不合适,他们刚灭了吕氏,都后怕了。后来选了一圈才选中了无权无势的刘恒。
第3个回答  2020-12-13
因为有诛吕行动的发生,发动的功臣们可不想自己遭到清算,当然不会选择和吕家有关系的人上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