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陶仓楼“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的雕刻水平如何?可以评价下吗?

如题所述

2008年10月28日,考古专家在河南焦作李河墓进行抢救性挖掘文物工作,在最后阶段时,却意外发现一件稀世文物,它的珍贵程度让大家兴奋不已,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被誉为“华夏第一陶仓楼”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当陶仓楼仅掘出部分时,大家就惊叹不已了,在整个陶仓楼完全掘出时,简直就更加赞叹了,为什么呢?大家完全被它先进的建筑风貌和雕刻水平震慑了。

此陶仓楼建筑分为院落、主楼、附楼及连接两楼的阁道4部分。

让人赞叹的是,这座古代版“摩天大楼”十分雄壮,而且精致,就连院落门口和狗,鹅和佝偻着腰背粮食入屋的人物,都非常的栩栩如生,都无一不在细节处体现着这座陶仓楼的艺术美感。

它的精致还在于:每一层都展示了不尽相同的建筑风格。那些雕刻出来图案、秦风之下建立的阁道以及秀丽别致的副楼,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此座陶仓楼,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陶仓楼。

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收藏于河南省博物院。据说当时焦作市计划投资2亿,以此陶仓楼为设计蓝本,将它放大20倍作为当地的文化地标性建筑建造出来,后续怎样就不清楚了。

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座古代的“摩天大楼”~~

这座陶仓楼高192厘米,面阔168厘米,而整个建筑模型均可以分拆组装的,构件多达31件,主楼是7层的仿木建筑。

第1、2层是一个整体,1层无门,1、2层间有一平座,可从第1层斜坡通向第2层平座;2层下面有四个方形进粮口,2层上覆腰檐,腰檐上有平座。

第3层前壁有两长方形门,周边用凹凸棱纹刻出门框,前壁和四角有三根挑梁,其上有一条正交枋木,其两端各承一朵一斗三升栱,一侧山墙还有洞口。

第4层,前壁中部有一长方形门,左右开方形小窗,共两边雕刻着对称网状菱形纹及对顶三角形几何图案;第5层开着一竖长方形门和一正方形小窗,门窗墙面镂刻着凹凸棱纹、圆点纹和三角形等几何图案。

第6层前壁出三个挑梁,梁上各置一朵一斗三升栱,楼体顶部覆着庑殿顶,前后坡有多道瓦垄;第7层接近正方体,底部接近马鞍状,横向开裆跨在第6层主脊,正中开一正方形窗户。

长方形院落位于主楼前,三面围墙上皆有平板式围墙帽,前墙正中开一长方形双扇门,可以开闭,周围凸起门框及装饰图案都是刻出来的,大门两侧有两挑梁,梁上各置一斗三升斗栱,门楼两侧置着双阙,阙上是屋顶。

感觉楼体建筑、围墙建筑与我们农村房屋的建筑类似。

再仔细看,还有看到门口有一个扛着粮食的人俑迈着腿向院子里面走去,院内俯卧着一只看门狗。

再看下附楼,附楼是一座通高128厘米的4层建筑,楼体坐落于高台上,附楼第1层前壁开着一长方形的门,第2到4层均开着方形的窗户;横向长方体阁道架在主楼和附楼的第3层,将两楼连为一体。

从整体来看,这座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主楼高大雄伟,附楼挺拔秀丽,再加横跨两楼的空中阁道,完美体现了我国汉代时期高超的建筑技艺。

此建筑中运用的雕刻、绘画、镂空手法,让这座陶仓楼精巧细致、绚丽多彩,更具艺术美感,反映汉代时期辉煌的建筑装饰艺术,对我们研究传统装饰手法意义非凡。

我国从农耕文明开始,古代推崇重农抑商的政策。

尤其两汉时期,统治者对农业发展尤为看重,到物产丰富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存储粮食,延长粮食的可食用时间。故而,从中央到地方都会建立大型官仓,同时建立严格的仓储管理制度。

而对于陶仓模型随葬,最早典范是东周时期的关中秦墓,而汉袭秦制,故而也会受秦文化的影响,此阶段墓中,就会普遍加入陶仓模型等明器随葬。

汉代粮仓大多木结构,粮仓前后檐墙严实,室内地板悬空,室外用板瓦和筒瓦盖披檐有单层也有多层……

从建筑艺术上看,汉代可说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当时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由于战乱及年代久远等诸多原因,是很难保存至今的,但所幸当时人们让建筑明器随葬,我们这才看到当时的建筑风貌及建筑水平。

这座陶仓楼出土地在河南焦作,说明焦作地区在两汉时期经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而这一发现恰好弥补了因战乱导致建筑损坏的遗憾。

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反映了我国汉代辉煌的建筑装饰艺术,有助于我们了解汉代建筑技术,了解古人的建筑技术并予以借鉴。

主要的是让其中具有建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及艺术构造的东西,可以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