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意思写诗句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悠扬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大二在溪东的豆地里除草,中儿在编织鸡笼,小儿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

1、"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悠扬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唐 吕岩 《牧童》)

2、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 杨万里《舟过安仁》)

3、大儿在溪东的豆地里除草,中儿在编织鸡笼,小儿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31
【牧童】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2个回答  2012-07-24
【牧童】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3个回答  2010-07-31
草卧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牧童》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第4个回答  2010-07-31
【牧童】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悠扬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唐 吕岩 《牧童》)
草卧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牧童》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 杨万里《舟过安仁》)

3、大儿在溪东的豆地里除草,中儿在编织鸡笼,小儿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