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有哪些?

父母与孩子相处之礼是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人类的天性。家庭之所以得以稳定,这两代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历史上一般把这两代人之间的礼仪称为“父子之礼”。父子之礼又可分成两层。子女对父母,主要是“孝”;父母对子女,则是“慈严”“教”这些内容。这两层之中,历来更强调的是“孝”。

    先说“孝”。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长大之后要报答父母的恩惠,对父母尊重并且在父母年迈时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来,这就是“孝”。显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面传统家礼所强调的“孝”,也有许多过头的地方。我们知道,历来在”孝”的后面一般总还要连着一个“顺”字的。何谓“顺”?《论语,为政)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学而》云:“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也就是说,要一切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办而不管这些意愿是对是错;甚至父亲死了三年,做儿子的也还不可违背父亲的意愿。父亲犯了罪,儿子要替他隐瞒。这就是“顺”。用今天的观念去评判,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传统家礼对做子女的行为有种种约束,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尊重父母,顺从父母。传统家庭有家长,一般由父亲或祖父担任。家长在,家中小辈凡事均不可擅自作主,一概要请示家长。小辈还不可有私有财产,不可私设小灶等等。不过这一条后世也多有突破,比如在近代的江南农村,小辈不可有私有的房产、田产,但可以有私房钱。一些大家庭,虽然同住一个大宅,却各房分灶;村 中一些公共事务,不以家宅为户,而以灶为户,称为“灶户”。这正是大家庭向小家变迁的一种过渡形式。家中卧室分配,父母住最好的,小辈不可僭越。座位,同样有尊卑高下之分。

    走路,小辈不可挡道,要自觉靠边、落后。小辈出门要禀告,回家也要禀告。父母吩附办的事要用心记下,不时检查是否办妥。办不了的要婉言解释,一般情况下即使父母的吩咐有所不妥,也得曲从,一概照办。父母有过错,小辈不可指责,要劝说也得低声下气。反过来,父母发怒要打骂子女,那是家常便饭,做小辈的自然不可顶撞。有个民间故事说,舜小时候,他的后娘常打他,他从不喊痛,也不哭。有一次,舜却哭了。后娘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娘平常打我都很痛,今天打上去一点也不痛。我哭娘年纪大了,打不动了,都是儿子不孝之故。”所以传统社会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有过错,子女要帮着隐瞒,更不可在外人面前非议父母。

    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历来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成规。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父母包办。父母喜欢的子女就得喜欢,父母不喜欢的子女就得不喜欢。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刘氏的悲剧,南宋大诗人陆游和他的妻子唐豌的悲剧,都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夫妻相爱,就是因为父母不喜欢这个媳妇,才把他们拆散了。这样的例子在传统社会里是举不胜举的。

    昏定晨省,也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家礼。天刚亮,小辈要先起床,穿戴整齐,到父母卧室去问安。有时还得为父母按摩搔痒,并帮助老人起床,侍候他们洗、饮食然后才可以退下来自己吃早饭。傍晚,又要为父母安顿好床铺。

    父母生了病,又有侍疾之礼。做子女的在父母生病期间要少喝酒吃肉,不可弹琴唱歌,更不可放声大笑,一举一动都得有忧心仲的样子。子女要把别的事都暂时搁在一边,自己一直陪在父母病榻边上,为之请医生治病,做到衣不解带,亲尝汤药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二十四孝”中就说到了许多这样的故事,诸如王样卧冰“孟宗哭竹都是说孝子为了给病中的父母弄吃的,而居然感动上,出现了奇迹,发展到后来,亚有孝子为了给父母治病面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给父母当药吃的,就更加有些荒唐了。

    父仇子报,是传统家礼中的特殊内容。《礼记·曲礼上》云:“父之仇,弗与共载天、”通常所说的不共藏天之仇,起初指的就是杀父之仇。春秋战国时候,子报父 仇的事例特别多。著名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权臣屠岸贾残杀赵盾全家,还要斩草除根,四处搜捕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要和公孙杵日冒死定计救出赵武,抚养成人。后来由赵武报了这杀父之仇。又如,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背逃到吴国,带兵伐楚,占领了楚国都城。这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背还要挖开坟墓,鞭尸三百,这又是一个子报父仇的故事。历代统治者为了提倡拳道,在法律上也开了口子,认为孝子杀死了杀父的仇人,应该表扬而可以不定罪,这就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传统社会里宗族之间的械斗,也常是与此有关的冤冤相报,世代不绝,又成为一种弊端。此外,礼书上对父子之道还有许多繁绸的要求,比如说:父母在,为子的不可远游,外出不可登高,不可临渊,不可走小路,乘小舟,不能在暗处办事,更不能为朋友卖命。之所以有这些要求,据说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一则,子女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不可轻易受伤,受伤了就对不起父母;二则,如果做了丑事,会给父母丢脸;三则,自己有了三长两短,今后谁来侍候父母?古代,父母把家族香火的延续寄托在儿子身上,做儿子如果不生男孩,就等于绝了种,断了根。所以不生男孩就是最大的不孝,比损毁自己的身体还要严重,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孙绰也说:“三千之责,莫大无后。总面言之,那时候的孝道一切都是为父母这一方考虑的。发展到极端,父母杀死了子女,居然也不算犯法;而如果子女杀死父母,那当然是大逆不道,非但要判以极刑,社会论也是会大加挞伐的。父母恩深,儿女情长。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处理欠当,就有可能留下终生的遗憾与父母相处,有一些基本礼仪是必须遵循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3
父母和子女相处也应该互相尊重以礼相待。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最亲的亲人又如朋友一样相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