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统治中值得肯定的有哪些

如题所述

武则天干政以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立为皇后开始,直至神龙元年(705)被逼退位止,近50年,其中称帝15年。武则天是否是一个伟大女性,主要看其政绩,现在学术界一般都摒弃了“武韦之乱”的说法(1),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唐代发展的重要阶段,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政绩是较为突出的。

一、政治军事方面。主要表现在:

1.广开才路,注重官吏的选拔、考核

破格用人。武则天于垂拱元年(685年):“诏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及百姓,咸令自举。”(2)载初二年(691年)又下制“官人者咸令自举”(3),除了鼓励“自举”外,还派遣十道巡抚使分道挑选人才,所举之人都亲自引见任用,又建立了官员试用制度,对“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4)。“一边不拘一格把仕途向所有人开放,有意造成官吏冗多的现象;一边对那些不称职者,随时予以贬职与杀戮。这种带有滥用性质的走马灯式的用人方式,为她(指武则天)改造了朝廷人事系统,彻底实现了政由已出的政治局面”。(5)

改革科考。武则天利用科举考试延揽人才,“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680~681)中始以文章选士。”(6)载初元年(690)亲自策问“贡土于洛城殿,数日方了”(7),“贡土殿试自此始”(8)(有以殿试开始在天授元年(9),非。载初元年九月始改元“天授”)。武则天还一度在吏部考试中实行其首创的密封糊名制度。“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10)。武则天还于长安二年(702),“创设武举”(11),她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尤其重视进士科,给新兴的庶族地主开启了参政之门。

任贤重才。武则天注重任贤,文臣有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张嘉贞、苏颋、张说、韦承庆、李峤、上官婉儿等,将帅有张仁愿、刘仁轨、唐休璟、郭元振、王孝杰等。大臣陆元方、狄仁杰、苏良嗣、李昭德、宋璟等大臣遭诬陷,也因武则天明察而获保救。唐德宗时宰相陆贽称:“武后收人心,务拔擢,……故当世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12),唐德宗时宰相李绛称“武后命官多猥,而开元中有名者,皆出其选。”(13)。

2.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纳谏也较突出。古代帝王纳谏者,无如唐太宗。而古代帝王中,武则天在这一方面堪比唐太宗。天授二年(691),御史中丞李嗣真上疏请杜告密之门、断酷吏之手,武则天认为武周鼎革,正用酷吏镇压反对派,所以,不听李嗣真的上疏(14)。但当酷吏使命完成后,朱敬则、周矩等人请诛酷吏,则天就纳其言,一方面使用执法公允的杜景俭等人以改弊政,同时,逐渐诛杀酷吏。另一方面又健全谏官制度,扩大谏官队伍,多次下诏求谏。魏元忠、狄仁杰等先后直言诤谏被则天采纳。即使如则天优宠狄仁杰,但并不偏信于他,而是从善者流,兼纳众言,当狄仁杰谏放弃安西四镇之守,武则天听从了其他朝臣的建议,并不以狄仁杰之言为是(15)。武则天即能虚心纳谏,又能择善而从,这一点就超过常人,非一般帝王可比。

二、经济方面。全国的经济亦有所发展,整个社会秩序基本安定。表现在:

1.重视农业生产

武则天十分重视农业,垂拱二年(686),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领行天下。但武则天当政时期,以农业为“建国之本”,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并鼓励农民由授田不足的狭乡移民到地广人稀的宽乡发展生产。赋役则继续采用租庸调制。随着社会安定和农业收入的增加,武则天长安元年(701),颁“诏天下诸州,王公以下,宜准往例税户”,将高宗永徽元年开征的户税定型下来,做为政府的一项正式收入(18)。国家粮仓如太原仓、洛口仓、含嘉仓等,积粮充裕。州县坚持和籴制度,储粮亦很丰富,加上各地的义仓储粮备荒,保障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全国人户明显增加。永徽三年(652)全国户口为385万户,至神龙元年户口达615万余户3714万人(19)。

2.手工业发达,商业发展繁荣

武则天时,手工业(如采矿业、铸造业、建筑业、制陶业、纺织业等)很发达,支撑了大规模营造和宫廷用度。商业也很繁荣,表现在“市”的增加和城市贸易的发达,长安、洛阳、太原、扬州、广州、成都等地都有发达的商业贸易。

三、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具体表现在:

1.书籍编撰

史学方面,武周时开始预修国史的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参预修撰有《武则天实录》兼修国史,又开始了《史通》的写作。其他史料撰著还有:《皇帝(指高宗)实录》三十卷(许敬宗撰)、《高宗实录》一百卷(题武后撰)、《则天皇帝实录》二十卷(魏元忠等撰)、《圣母神皇实录》十八卷(宗秦客撰)(20)。为融合儒、释、道三教,徐彦伯、李峤等撰类书《三教珠英》。

2.诗文创作

武则天颇通文史,辅佐其掌诏命、参政事的上官婉儿为创制诗体“上官体”的上官仪之孙女,在她们的倡导下,诗歌创作很是繁盛,内容虽然未能突破宫廷诗的限制,但也醇雅可诵。著名的诗人有沈佺期、宋之问、崔融、苏味道、陈子昂等。文章方面,备皇帝顾问的“北门学士”皆为文章能手,当世出现了许多著名作家,如杜审言、李峤、骆宾王等。武则天本人有《垂拱集》100卷、《金轮集》20卷(今皆不存),《全唐诗》(21)中收录其诗46首,代表诗作有《如意娘》《游五龙潭》等。

3、书法、绘画、雕塑

书法方面,武则天本人善行书,“飞白”称誉当时。当世出现了孙过庭、欧阳通、李邕、陆柬之、钟绍京等书法名家。绘画方面,有薛稷、李嗣真等名画家,另外当时的佛教壁画也有很高成就。雕塑方面,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千佛洞都有许多武周时期作品,多具盛唐气派。其他如唐高宗乾陵的双阙和石雕,亦为唐代精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3
一、政治军事方面。主要表现在:

1.广开才路,注重官吏的选拔、考核

破格用人。武则天于垂拱元年(685年):“诏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及百姓,咸令自举。”(2)载初二年(691年)又下制“官人者咸令自举”(3),除了鼓励“自举”外,还派遣十道巡抚使分道挑选人才,所举之人都亲自引见任用,又建立了官员试用制度,对“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4)。“一边不拘一格把仕途向所有人开放,有意造成官吏冗多的现象;一边对那些不称职者,随时予以贬职与杀戮。这种带有滥用性质的走马灯式的用人方式,为她(指武则天)改造了朝廷人事系统,彻底实现了政由已出的政治局面”。(5)

改革科考。武则天利用科举考试延揽人才,“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680~681)中始以文章选士。”(6)载初元年(690)亲自策问“贡土于洛城殿,数日方了”(7),“贡土殿试自此始”(8)(有以殿试开始在天授元年(9),非。载初元年九月始改元“天授”)。武则天还一度在吏部考试中实行其首创的密封糊名制度。“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10)。武则天还于长安二年(702),“创设武举”(11),她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尤其重视进士科,给新兴的庶族地主开启了参政之门。

任贤重才。武则天注重任贤,文臣有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张嘉贞、苏颋、张说、韦承庆、李峤、上官婉儿等,将帅有张仁愿、刘仁轨、唐休璟、郭元振、王孝杰等。大臣陆元方、狄仁杰、苏良嗣、李昭德、宋璟等大臣遭诬陷,也因武则天明察而获保救。唐德宗时宰相陆贽称:“武后收人心,务拔擢,……故当世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12),唐德宗时宰相李绛称“武后命官多猥,而开元中有名者,皆出其选。”(13)。

2.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纳谏也较突出。古代帝王纳谏者,无如唐太宗。而古代帝王中,武则天在这一方面堪比唐太宗。天授二年(691),御史中丞李嗣真上疏请杜告密之门、断酷吏之手,武则天认为武周鼎革,正用酷吏镇压反对派,所以,不听李嗣真的上疏(14)。但当酷吏使命完成后,朱敬则、周矩等人请诛酷吏,则天就纳其言,一方面使用执法公允的杜景俭等人以改弊政,同时,逐渐诛杀酷吏。另一方面又健全谏官制度,扩大谏官队伍,多次下诏求谏。魏元忠、狄仁杰等先后直言诤谏被则天采纳。即使如则天优宠狄仁杰,但并不偏信于他,而是从善者流,兼纳众言,当狄仁杰谏放弃安西四镇之守,武则天听从了其他朝臣的建议,并不以狄仁杰之言为是(15)。武则天即能虚心纳谏,又能择善而从,这一点就超过常人,非一般帝王可比。

二、经济方面。全国的经济亦有所发展,整个社会秩序基本安定。表现在:

1.重视农业生产

武则天十分重视农业,垂拱二年(686),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领行天下。但武则天当政时期,以农业为“建国之本”,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并鼓励农民由授田不足的狭乡移民到地广人稀的宽乡发展生产。赋役则继续采用租庸调制。随着社会安定和农业收入的增加,武则天长安元年(701),颁“诏天下诸州,王公以下,宜准往例税户”,将高宗永徽元年开征的户税定型下来,做为政府的一项正式收入(18)。国家粮仓如太原仓、洛口仓、含嘉仓等,积粮充裕。州县坚持和籴制度,储粮亦很丰富,加上各地的义仓储粮备荒,保障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全国人户明显增加。永徽三年(652)全国户口为385万户,至神龙元年户口达615万余户3714万人(19)。

2.手工业发达,商业发展繁荣

武则天时,手工业(如采矿业、铸造业、建筑业、制陶业、纺织业等)很发达,支撑了大规模营造和宫廷用度。商业也很繁荣,表现在“市”的增加和城市贸易的发达,长安、洛阳、太原、扬州、广州、成都等地都有发达的商业贸易。

三、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具体表现在:

1.书籍编撰

史学方面,武周时开始预修国史的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参预修撰有《武则天实录》兼修国史,又开始了《史通》的写作。其他史料撰著还有:《皇帝(指高宗)实录》三十卷(许敬宗撰)、《高宗实录》一百卷(题武后撰)、《则天皇帝实录》二十卷(魏元忠等撰)、《圣母神皇实录》十八卷(宗秦客撰)(20)。为融合儒、释、道三教,徐彦伯、李峤等撰类书《三教珠英》。

2.诗文创作

武则天颇通文史,辅佐其掌诏命、参政事的上官婉儿为创制诗体“上官体”的上官仪之孙女,在她们的倡导下,诗歌创作很是繁盛,内容虽然未能突破宫廷诗的限制,但也醇雅可诵。著名的诗人有沈佺期、宋之问、崔融、苏味道、陈子昂等。文章方面,备皇帝顾问的“北门学士”皆为文章能手,当世出现了许多著名作家,如杜审言、李峤、骆宾王等。武则天本人有《垂拱集》100卷、《金轮集》20卷(今皆不存),《全唐诗》(21)中收录其诗46首,代表诗作有《如意娘》《游五龙潭》等。

3、书法、绘画、雕塑

书法方面,武则天本人善行书,“飞白”称誉当时。当世出现了孙过庭、欧阳通、李邕、陆柬之、钟绍京等书法名家。绘画方面,有薛稷、李嗣真等名画家,另外当时的佛教壁画也有很高成就。雕塑方面,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千佛洞都有许多武周时期作品,多具盛唐气派。其他如唐高宗乾陵的双阙和石雕,亦为唐代精品。
第2个回答  2010-07-31
1.使妇女的社会地位稍有提高
2.发明了现今使用的大写汉字如:壹贰叁。。。。
3.留下无字碑,引人深思
第3个回答  2010-07-31
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10-07-31
1. 重视农业,奖励农业生产。
674年上疏建议高宗: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浮巧,省力役;
684年:下令奖励农桑。凡是官吏所在治理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降职。
高宗死时,她宣布百姓年满50岁免徭役,比60岁的旧制缩短了十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重视人才
3、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立北庭都护府
4、打击士族,扶植庶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