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通货诗歌不仅是作弊神器,在大唐为什么还能当救命宝典?

如题所述

科考可以作弊么?自然不行。别说作弊了,严重的时候就是与主考官走的近点都不行。但是这些都是明清时期的事,在开放包容的大唐远远没有这么严苛。这时不仅可以作弊,还可以明目张胆毫不避讳,甚至还有些浪漫气息。

糊名制是在武则天即位后出现的,但直到北宋真宗时这种方法才在省试中开始实行,因此整个大唐科考举子的考卷都是能看到名字的。既然可以看到名字,考生就有了发挥的余地。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京城参加科考,首先要做的不是埋头苦读,而是到处拜访朝中权贵。若是可以得到青睐,再得到一两句赞誉,哪怕这届科考还没开始,他们也能十拿九稳,因为这些人可以向主考官推荐自己。这件事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行卷”。




虽说京城中的大咖有权向主考官推荐自己,但是到底能不能被推荐呢?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这届主考官的品味呢?为了做到心里有底,唐朝中后期有一位叫朱庆馀的新科举子就给一位公认的才子张籍写了这样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意思很简单,就是一个新婚的少妇在拜见舅姑之前有些不自信,就问自己的丈夫,今天我的妆画得怎么样?朱庆馀是男子,张籍也是男子,朱庆馀写这么一首诗给张籍,什么意思呢?


咱们不懂,但是张籍一眼就看懂了。朱庆馀这是问自己他能不能考中。张籍虽说没看到朱庆馀的考场文章,但以他对朱庆馀的了解,就知道凭借此人的才华一定可以高中。于是张籍挥笔写了一首诗回赠,“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馀祖籍越州,而越州自古出美女。张籍把朱庆馀比喻成越州的美女,就是告诉他要对自己的文章有信心。你的文章就如越州女子的外貌一样,喜欢的人多着呢。朱庆馀收到这首诗后也放心了,并且真的在这次科考中高中进士。


朱庆馀怎么能确定张籍看得懂自己的诗呢?他就不怕张籍认为他神经错乱向自己表白从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么?还真不怕,因为张籍也是这方面的高手。



这里就要提及那句广为流传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很多人都认为这首诗是婉拒情人的诗句,还给它取一个名字叫《节妇吟》。但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却与爱情一点关系都没有,这首诗的全名也不是《节妇吟》,而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司空师道,当时著名的军阀李师道。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后唐朝随便一个藩镇势力都能与中央政府叫板,李师道更是其中的代表。这个人不仅在地方上为所欲为,还敢公然派刺客进入京城长安刺杀丞相武元衡。而他刺杀的理由也只是武元衡支持皇帝出兵淮西,而这会影响到李师道的利益。身为臣子却为了自己的权益公然刺杀丞相,还导致丞相武元衡当场死亡,副丞相裴度重伤。李师道可以说无法无天到了极点。当时满朝文武都知道丞相武元衡是被谁刺杀的,皇上更是心知肚明。但为了稳定就是没人敢说。可见当时的唐朝对这些藩镇毫无办法。




李师道如此嚣张,可以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怕是看中朝廷的那位官员朝廷也得睁只眼闭只眼,而这位不幸被李师道看中的官员就是张籍。每一个唐朝人的身体中都有艺术细胞,诗词更是一门必修课。李师道虽说残忍无度,但他喜欢张籍的才华,就想把张籍招为己用。张籍得到消息后吓坏了,自己就是一个小官,财大气粗的李师道对自己完全可以颐指气使。朝廷也不会因为自己而与李师道翻脸。无论是自己辞官到李师道哪里领工资,还是朝廷迫于压力把自己送给李师道,将来李师道倒台,自己都是死路一条。并且张籍也不愿到李师道的地盘上做官,无论唐朝的中央政府软弱到什么程度这都是封建正统,在这里做官天经地义,去藩镇做官不是替伪政权效力么?




张籍不愿意去,但直接拒绝肯定是不行的。丞相都能被刺杀更何况是自己,丞相死了都是白死更何况是自己。怎么办才能安全脱身呢?张籍左思右想后写了一首诗。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就是著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张籍说我知道你对我好,但我已经有丈夫了不能跟你走。我知道你对我是真心的,因此我把你给我的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上。但是我早已与我的丈夫情意相投。因此只能含泪把明珠解下来还给你,可这又能怪的了谁呢?只能怪你我相识晚了。若是可以重来,我希望你在我结婚之前出现。



李师道一看,这首诗写的太有水平了。张籍不是不想到我这里来,只是他已经在朝廷做官了,一女不能侍二夫。李师道一想,张籍这么会办事,天下的才子也并非只有他一人,于是也就作罢了。后来唐宪宗对藩镇各个击破,李师道也被自己的部下所杀。张籍算是用一首诗破了死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