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红叶的诗句秋意浓

如题所述

一、《题红叶》

唐代: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1、翻译:流水为什么去得这样匆匆,深宫里却整日如此的清闲。我殷勤地辞别这一片红叶,离开这好去到自由的人家。

二、《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代: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翻译: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三、《山中》

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翻译: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四、《秋雨中赠元九》

唐代: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翻译: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候。因秋而思友,因秋而悲叹年华易逝,白发将生,不觉距老年临近了。

五、《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翻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扩展资料:

《山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6

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出自:汉·刘彻《秋风辞》。

译文: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

2、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出自:西晋·左思《杂诗》。

译文:秋风是多么的凛冽,白露凝结成了晨霜。原本柔软的枝条一天天变硬,绿叶也一天天变黄。

3、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出自:南北朝·佚名《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译文:秋风从窗子吹进屋子来,窗帘随着风飘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洒满闺房,唤起了思妇柔柔的情怀。

4、《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5、《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