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耳鸣?

如题所述

耳响也叫耳鸣,是指人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异常声音的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滋滋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然而,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其实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耳鸣可以短时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人们一刻不得安宁,令人的神经十分紧张。如果是短时间忽来忽去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必治疗。但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时,就要提高警惕,尽快到医院治疗。

耳鸣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耳源性疾病,它是由耳部疾病导致的,这种情况的患者往往伴还有听力下降,可能是由耳毒性药物中毒、病毒感染、内耳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第二种叫非耳源性疾病,这类病人除了有耳鸣外,还经常伴有相应疾病的其他症状,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外伤等。

耳鸣是听觉机能的混乱导致,它可以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受疲劳、休息、月经、变态反应以及头部微循环改变等因素影响而变化。按照中医理论,耳鸣实少虚多,也就是身体虚弱导致耳鸣的情况比较多,并且多数为肾虚导致的。话虽如此,但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引起耳鸣的原因尚有多种,不同原因导致的耳鸣,治疗方法也有很大差异。

治疗耳鸣,首先要判断耳鸣的病因,如:

1、风热侵袭。耳鸣耳聋,起病迅速,患者会感觉到耳中憋气发胀,有堵塞的感觉,局部检查时可以发现耳膜轻微发红或向内凹陷。除此之外,患者还经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口干等感冒症状。

2、肝火上扰。耳鸣声像潮水声或风雪的声音,耳鸣时轻时重,病情和患者精神状态有关,常在生气之后发生或加重,有可能同时伴有耳胀耳痛感。此外,患者全身可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等。

3、痰火郁结。患者感觉两耳有蝉鸣不息,或“叨叨”作响,头昏沉重兼见胸闷腹部胀满、咳嗽痰多、口苦或口淡无味,还可能有大便秘结或小便不易解出等症状。

4、脾胃虚弱。患者耳鸣耳聋,且劳累时耳鸣加重,或在突然站起时比较严重,耳朵里面经常有空虚发凉的感觉。

以上耳鸣都叫做实证,也就是说这种耳鸣并不是虚弱导致的。因此,患者一旦发现耳鸣,还应该确诊是到底是实证还是虚证,不要胡乱进补。如果是实证耳鸣,必须先祛除病邪,邪去则病安。如不顾虚实,一味大量进补,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病情的缓解没有任何好处。如果是老年人患有耳鸣,就要判断是否为身体机能老化导致。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了老年时期,听力越来越差也是必然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则不需要治疗,但如果是其他病症或原因导致的,就需要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积极治疗。

耳鸣虽然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医学上也没有什么特效药来治疗这种病症。但是,只要对症治疗,积极配合,坚持用药,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治愈的。患者平时也要注意精神状态的调理,保持精神的舒畅,避免过度悲伤及恼怒,不要过于劳累。此外,可以加强体育锻炼,如跑步、打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以保持充沛的体力。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对防治耳鸣大有裨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3

中医治疗耳鸣,从辨证施治的原则出发,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疏表法:适用于风热表症,如咽鼓管炎、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常用方:银翘散、三拗汤等。可加减:蝉衣、葛根、赤芍、丹皮、栀子等具有散疏肝祛热、聪耳止鸣功效之药。

2、清肝法:适用于肝火旺盛所致耳鸣、耳聋。常用方: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苍耳子散等。

3、补肾法:适用于肾脾亏虚型耳鸣,常用方: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

4、补气血法:适用于中气匮乏、清阳不升所致的耳鸣,常用方:益气聪明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等。

第2个回答  2021-03-04

本视频仅用于经验交流,不作为临床指导用药,患者自行购药或者治疗产生任何意外,与视频作者无关,特此声明。

第3个回答  2021-02-23
如果长时间的待在一个噪音过大的环境中,有可能会出现耳鸣的现象,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同时也是一些疾病的症状,会对患者产生比较严重的危害,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踪的情况,患者可以利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处理,比如说按摩方法就可以很好的减轻患者的症状。
第4个回答  2021-04-27
一定要注意生活作息,早睡早起,不要熬夜。远离烟酒。平时多吃黑色食品,如芝麻,木耳之类,补肾。注意保暖,不要着凉感冒,感冒会让耳鸣加重。平时佩戴耳机要注意时长,不要过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