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如题所述

端午节古诗:

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来《和端午》

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4、五月五日午,赠我—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5、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多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8、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赐以诗还答》

9、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顿《小重山·端午》

10、正是浴兰时节动。莒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3、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多子·端午》

1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7、独写莒蒲竹叶杯,莲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8、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9、冲波突出人齐瞰,跃浪争先鸟退飞。———

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刺史成应元》

20、言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一杜甫 《端午日赐衣》

端午节由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习俗主要有:扒龙船、食粽子、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浴兰)、放纸鸢、荡秋千等等。除了这些常见的习俗以外,不同的地域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比如系百索子、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采药制茶、立蛋、比武、击球、躲端午、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打午时水、浸龙舟水、九狮拜象、放纸龙、点艾条、薰苍术、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不同地域的特色节庆食品还有诸如吃五黄、艾草糕、艾糍、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饼、饮菖蒲酒与雄黄酒、喝午时茶等等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