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0年吉林市中考题(好像是吉林省的),各科都要

如题所述

吉林省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正确地书写名句和对联。(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书写1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乱花溅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 ,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 , 。”
8.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二、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分)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鸟瞰地平线
赵丽宏
前几天,乘夜班飞机回上海,在浦东机场着陆。飞机抵达前,从机窗俯瞰,只见地面灯海璀璨,令人目眩。我发现,飞机竟然从市区上空飞过,黄浦江两岸,密集的楼房和蛛网般的街道犹如水晶砌成。这是我第一次从空中鸟瞰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区,那些熟悉的地方,竟然那么神秘,那么陌生。
“世博会!世博会”前后座位上的乘客忽然发出一阵惊呼。
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被灯火勾勒出来的世博会园区,神奇如梦幻世界。我看见了中国馆,就像一顶红色桂冠,是园区中的一个瞩目的制高点。也看见了世博轴,那些云一般的顶篷,喷泉一般的灯束,交汇成一条斑斓光带,贯穿园区,连接着黄浦江。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星罗棋布。我想看一眼英国馆,它应该像一朵晶莹闪烁的巨大蒲公英;想看一眼西班牙馆,它是一个造型奇特的藤编大筐;也想看看沙特阿拉伯馆,那是一艘月亮船,一个空中花园……然而不容我仔细辨认,那些斑斓光影已从机窗下一掠而过,不夜之城的大地正不断逼近。
机舱里,人们在轻声赞叹。我的思绪,却如电影蒙太奇镜头,回溯到二十四年的一个深夜。二十四年前,我住在浦东,就在如今的世博园区旁边。那时,周围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那天深夜,两岁的儿子突然发高烧,我和妻子要送儿子去医院看急诊,然而深夜没有公交车,也要不到出租车,我只能骑自行车,让妻子抱着儿子坐在后面,赶去几公里外的医院。从医院看完急诊,还是骑车回家,那辆旧自行车,承载着一家三口的重量,吱呀作声,缓行在无人的公路上。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突然咔嚓一声,自行车折断了中轴,人仰车翻,我们全家摔倒在马路中间,儿子惊惶的哭声回荡在夜空中……当年我们摔倒的那个十字路口,如今正是世博园区的门口,就在那条华光四射的世博轴起点处!
二十四年那个昏暗惊恐的深夜,仿佛仍在眼前,而眼前早已是一个光明的世界。中国的世博会,马上要向全世界敞开胸怀,就在这片我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二十四年前,住在浦东的人有谁想到过这里会成为世博会园区?当年浦东被认为是上海偏僻的“西伯利亚”,繁华的浦西和浦东之间,只有一条过江隧道,在黄浦江上造桥,也被人认为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如今,宽广的大道,正从天上,从地下,从水中,围绕着世博园区向四面八方辐射,连通上海,连通中国,连通全世界。昔日的寂寥闭塞和今天的繁盛通达,反差是如此强烈。世博会,改变着这片土地,改变着这个城市,也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抚今追昔,有一种神奇的感觉,时空在交错,思绪在回旋,想象之翼在天地间翩然翻飞。
一百年前,一个生活在浦东的上海作家曾经写过一部幻想小说,书名为《新中国》。他在小说中幻想一百年后在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他在小说中写道:人们“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而黄浦江上的大桥,更让小说的主人公惊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这位作家作这些幻想的时候,中国是一头东方睡狮,积贫积弱,被世界列强欺凌。那时的世博会上,中国的商人拖着长辫子,形单影只,陪伴他们的,只有古老的瓷器、丝绸和酒。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发明创造,中国人只能瞠目结舌。世博会,似乎永远是发达国家炫耀富强的舞台。今天,世博会终于要在中国展开大幕,一百年前那位作家的幻想,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而且远远超越他当年的幻想。
夜空下的世博会,是一片彩色的灯海,给人一种缤纷而神秘的印象。世博会到底是什么?这是人类文化的大联欢,是人类文明的交谊舞。世博会是面向未来的,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寻。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并非我们已知的客观现实的总结,而是一种理想。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这正是上海世博会要回答的问题。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中,在那些彩色的屋顶下,在那些神秘的灯光里,答案即将斑斓纷呈地展开。
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
2010年4月24日于四步斋
(选自《光明日报》)
16.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璀璨( ) (2)闪烁( ) (3)斑斓( ) (4)翩然( )
17.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星罗棋布。
(2)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发明创造,中国人只能瞠目结舌。
18.文中“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一句文采飞扬,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19.作者在第四段中叙述了24年前的一件往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记叙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22.本文标题是“鸟瞰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3.上海作家幻想的一百年之后在家乡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形,如今都已成为现实。试想再过一百年,世界博览会在你的家乡举办,请展开想象的羽翼,用精彩的语言描绘你的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6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4.2010年4月25日,丹麦国宝“小美人鱼”铜像首次“离家远行”,远涉重洋飞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她的到来,唤起了我们心中深藏已久的童话的记忆。“小美人鱼”源自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她的故事曾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除《海的女儿》外,你还阅读过安徒生的哪一篇童话?请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5分)
(1)童话标题《 》。
(2)阅读感受:
三、写作(60分)25.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 题目:端午的味道
作文(2)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天使让人牵挂
——藏族小朋友亮相开幕式 震区孩子们现在怎么样
2010年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两位来自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藏族小朋友出现在了舞台上,他们让人格外牵挂。其实,在玉树地震灾区,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结识两位同龄的朋友。
才仁措毛,15岁,在玉树结古镇民族中学读初三。地震后家里房子垮塌,教室也转移到学校的操场上。她想去结古镇的安置点当志愿者,可是她的奶奶不让去,让她安心准备读书。他的左手在玉树地震后的一次余震中,不小心被刀割破。
才仁拉毛,14岁,在玉树结古镇民族中学读初中。目前随母亲临时居住在玉树赛马场安置点,帮助父母照看家里众多的弟弟妹妹。他的父亲在结古镇上班,地震后事情很多,经常早出晚归。过些天,才仁拉毛可能会被送到西宁等地的学校继续读书。
(摘自《长春晚报》)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吉林省2010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卷说明:
1.阅卷前务必认真研究试卷并讨论评卷说明,以减少评阅误差。
2.学生答卷时出现的错字、别字,每个要扣0.5分,在所在题内扣,扣完该题分数为止。同一个错字、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评阅说明:
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写错诗文、多字、漏字不得分;能端正书写1分。
1.君子好逑2.长风破浪会有时3.浅草才能没马蹄4.人生自古谁无死5.草色入帘青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宽对即可。(共2分,内容、形式各1分) 示例:欢庆佳节粽叶飘香。
二、阅读(48分)
评阅说明
阅读试题除第9题、第10题、第16题、第19题第一问以及第24题第一问,均为开放性试题,下面所给答案均为参考答案。对于学生的答案,在意思对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表达;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对于有新意、有创见的答案,要给满分。评阅阅读试题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9.儒。(1分)
10.(4)(2分)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2分)
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2分)
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分)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
后五则选文的大意:
(1)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
(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得知识的人。”
(3)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4)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
(5)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16.(1)cuǐ (2)shuò (3)lán (4)piān(共2分,每小题0.5分)
17.(1)在这里形容展馆多而密集。
(2)在这里形容中国人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发明创造惊呆的样子。
(共2分,每小题1分)
18.围绕“比喻、排比及其表达作用”答即可。(共4分,评析3分,评析一种修辞方法即可,语言表达1分)
示例:这句话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灯光的炫目美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19.插叙;围绕“表现出昔日浦东的荒凉落后,与今日浦东的繁盛通达形成鲜明对比”回答即可。(共2分,每问1分)
20.围绕“宽广的大道,正从天上,从地下,从水中,围绕着世博园区向四面八方辐射,连通上海,连通中国,连通整个世界。昔日的寂寥闭塞和今天的繁盛通达,反差是如此的强烈”回答即可。(4分)
21.围绕“上海世博会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得以展示、交流、融合”回答即可。(4分)
22.围绕“表达了作者对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自豪、赞美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期待和憧憬”回答即可。(4分)
23.想象要丰富,语言力求精彩。(共6分,内容4分,语言表达2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4.要准确写出童话标题,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阅读感受。(共5分,童话标题1分,结合具体故事内容1分,阅读感受2分,语言表达1分)
三、写作(60分)
吉林省201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废除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其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2.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报导了一则消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其反映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3.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沦陷
4.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部队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新四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5.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
6.打破地区间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法国大革命D.工业革命
7.国王的权利受到法律制约,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这种体制最早出现在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8.20世纪初期,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成为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0.依据“欧元”、“统一护照”、“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等信息,判断下列与其相关的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3分)
(1)我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
(2)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
(3)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4分)
(l)创作《哈姆雷特》,宣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家——
(2)提出进化论,沉重打击神权统治根基的科学家——
(3)提出相对论,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家——
(4)创作(英雄交响曲),歌颂资产阶级革命的音乐家——
13.列举三次发生在19世纪印一卯年代的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分)
14.列举五项在三次科技革命中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发明。(5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l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采远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写出其中一位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的民族英雄。(3分)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16.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名称及历史意义。(6分)
(2)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1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大国堀起》解说词
材料二:“以1898年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问题,在此后50年……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
——《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问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领导“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打败“大英帝国”的人物是谁?“宣布独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解决“国内统一”问题的人物是谁?解决“制度问题”的文献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经济萧条”指什么?美国摆脱“经济萧条”的事件是什么?(2分)
(4)从美国堀起的历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依据提示信息,完成表格内容。(7分)
提示信息 相关史实
(1)建立制度(2)严重失误(3)伟大转折(4)特色理论(5)显著成就
启示
19.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人类在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结合下面的年代尺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战后,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建立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3分)(2)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其最终形成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3分)(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2分)
吉林省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顼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B 3、A 4、D 5、C 6、B 7、A 8、D 9、C 10、C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1)西藏和平解放(1分)(2)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分)(3)民族区域自治(1分)
12.(1)莎士比亚(1分)(2)达尔文(1分)(3)爱因斯坦(1分)(4)贝多芬(1分)
13.俄国1861年改革(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分)明治维新(1分)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分)
14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汽船;内燃机;汽车;飞机;耐用碳丝灯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克隆技术等。
(答出以上一项即可得1分,其他答案符台题意也可给分)(共5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1)鸦片战争(1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1分)
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左宗棠;杨靖宇;赵登禹;佟麟阁等。
(答出以上一位即可给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 五四爱国运动(1分)
(3)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障;中国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共产 党就投有新中国;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等。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
16.(1)图一:中共一大(1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或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分)
图二:遵义会议(1分)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或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敛关的转折点)(1分)
阻三:中共七大(1分)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1分)
(2)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
17.(1)华盛顿(1分) 《独立宣言)的发表(1分)
(2)林肯(1分)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或经济大危机)(1分) 罗斯福新政(1分)
(4)美利坚民族具有反抗精神;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国家统一,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适时的政策调整(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杰出人物能够推动历史发展等。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台题意也可给分)(1分)
四、综台探究题(共15分)
18.(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文化大革命)(答出一点即可给分)(1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或实行改革开放)(1分)
(4)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1分)
(5)成就可从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民主法制、国防建设等方面回答。
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开放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建立人民空军、人民海军;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等。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得1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共2分)
启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等。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
19.(1)巴黎和会(或凡尔赛会议)(1分)华盛顿会泌(1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系(1分)
(2)两极格局(1分)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分) 苏联解体(1分)
(3)多极化(1分) 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
只能发10000字以下哈。很多网站上都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