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题所述

一、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1.教学目标

    教师在确定教学重点时,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内容,而确定教学重点应该首先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以前学科教学目标更多强调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定教学重点更多地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将某一知识是否在知识体系中有重要作用或影响作为确立教学重点的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教学重点。

    从学科教学内容的科学系统来看,组成基本知识体系的主要环节为教学重点;从教育学的活动要求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学重点;从情感教育和品德养成来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重点。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起来确立为教学重点。

2.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确定重点的根本那么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则是确立教学重点的基础。不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作深入地剖析,理出知识的层次与联系,还要相应地找出已学知识和后续知识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好教学重点。

3.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确定教学重点

新课改的重要改变之一是为教材 服务变教材为我服务。所以要求我们不仅立足教材还要跳出教材结合知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意义来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教学重点。

在准确确定重点之后,就应该考虑采取措施如何做到真正突出重点。

二、教学难点的确立依据

难点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一是教材的难度大。教材本身从内容、形式到语言都有难易之分。抽象的、宏观的内容难度就大;具体的、与学生生活距离小的,难度就小些。形式有单一的,也有复杂的。语言有艰深晦 涩的,也有明白易懂的。

    二是由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决定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解决问题就容易一些;相反的就难一些。难点的存在跟一个人的禀赋也有关系。反应敏捷的,解决问题就快些;反应稍慢的就难 一些。这样就使问题复杂化了——要讲清难点,且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所以确定难点有个前提,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是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或较好地理解。例如,在学习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时学生对唯物主义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容易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完全正确的错误认识,而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又很抽象,所以形成学生理解的难点。

    第二种是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础,或学生对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知的困境。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不能把物质和意识概念讲透,那么学生在学习一系列辨证唯物论的知识时,就会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所以,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的内涵就是教学时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三种是已知对新知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即已学过的知识在对学习新知识时,起了干扰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转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对过去概念、原理的回忆上,而未能把这些概念、原理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反而成为难点。

    第四种是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又是教学中的大知识板块,这是教学中的“大重点”和“大难点”。如矛盾的相关知识。这些问题讲好了,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融汇理解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而形成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体系,讲不好则会步步干扰,乱成一团。

因此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教师只有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一、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关系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二者是统一的。如:规律是客观的。这个问题不仅是该框题的中心内容,而且也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是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规律观的基础。因此成为本课的重点。而规律的客观性强调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却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利用规律过程中的作用,形成知识上的表面冲突,所以又成为了教学难点。

重点的突出有利于难点的突破,而难点的突破也有利于重点的深化理解。所以以上所说的方法又可以交叉使用或综合使用。如能灵活地、有针对 性地加以运用,就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