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的意思

如题所述

“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的意思是:

树立远大的志向,不论成功与否,都要有一颗平常心看待,切不可过喜过悲。即使有凌云壮志,遇事也要心态随和,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落花的归宿不是流水,流水只是帮忙运送落花到下一个目的地而已,很多事情不要那么在乎结果,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出自荀子第八篇《儒效》第二十八段:

原文:志不免于曲私,而冀人之以己为公也;行不免于污漫,而冀人之以己为修也;甚愚陋沟瞀,而冀人之以己为知也,是众人也。志忍私,然后能公;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修而才,可谓小儒。

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人伦尽矣。

译文:

思想上总是偏私,却总希望别人认为他大公无私;行动肮脏卑鄙,却希望别人认为他有修养;自己浅陋又无知,却希望别人认为他聪明,这是一般人的想法。

思想上摒弃私心然后才能公正;行动战胜情欲,然后才能品德高尚;有智慧而又虚心好学,然后才能有才智,做到这些,可称为小儒了。

思想上安于公正,行动上安于善良,拥有智慧,又能通晓各类事务的法则,这样就可以称为大儒了。大儒,可以担任天子身边的三公;小儒,可以担任诸侯的士大夫;一般民众,就只能做工匠、农民、商人了。礼制,是君主衡量群臣等级优劣的标准,这样就把人的等类全包括在内了。

扩展资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的传统儒家士大夫思想,讲究淡然平静的心态。不以己悲,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平常心,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做任何事的成功和失败的概率有准确的预测。既积极主动,要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从容淡定的自信心。任何一个人都可具备平常心。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具备一定修养才可经常持有的,因为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

在历史浮沉中,人的命运往往波澜起伏、毁誉不定。而心有定者,则能修为着自己的一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能不因贬斥而忘忧国,不因高升而忘初心。正如苏轼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便是在起落不定的人生中,一面依旧热血为国,一面逐渐心存达观,不怨不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