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中整理学案怎么填

如题所述

导学案中整理学案,首先要你把导学案的内容做到条理清晰、内容明确,再者就是需要你把你的导学案内容进行框架分类,最后需要对应学案的内容进行填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6
1、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设计。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2、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知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路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可难遇到的问题。
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2个回答  2022-10-28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教学。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好比战场上的统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置,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夯实基础。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指挥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置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同头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粗浅感受,和大家共勉。
第3个回答  2022-10-28
1、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有效途径;2,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3,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4,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笔记本;5,自我反思的文本材料;6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更多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
第 5 页
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还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和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知识链接或梳理、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包括设置问题、课堂小结、课堂达标检测、课后巩固练习、学习反思,共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测
第 6 页
性,使本节内容的课堂检测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是: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要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会涉及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的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4、目标要明确具体,并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很难达到。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
第 7 页
、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语言
二、 知识链接与梳理
即可是和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介绍,也可呈现为相关知识检测的形式,可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课内探究等,内容一般是识记类知识。该环节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以后自主学习做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出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第 8 页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本环节作用:提出学习要求、规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一些章节的内容一课时是完不成的,因此要根据实际,分课时编写导学案,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 9 页
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就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设计问题要注意: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易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或知识点的呈现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叙述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
第 10 页
现?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置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透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发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潜能将会得到有效的挖掘。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可以给
第 11 页
每个题目设置不同的分值,作为评审优良小组的依据。
4、方法化原则
教师要明确、具体的告诉学生看教材那一页的那一部分,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
第 12 页
挑战,一般学生受到刺激,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6、教师点评原则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基本掌握的教师不讲,部分学生能通过合作探究能讲清楚的教师不讲学生无法达到的难度、深度教师要精讲细讲。
7、鼓励性原则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比比看,那个小组办法多!这是一道巅峰题,看看谁能成功登顶!等等鼓励性语言一定要多用。
四、学习小结(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第 13 页
导学案的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有留出地方让学生来填。
五、达标检测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一般5-10分钟正好。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记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等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 14 页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每个知识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收获,还可增加选做题。每个知识点后面的练习题要扣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课后巩固性练习
巩固提高就是课后练习,量不宜过大,题目一定要精选,有层次,有梯度,除了基础题,中档题,要有结合知识点、考点的拓展应用题目。
七、课后反思
第 15 页
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方法的提炼归纳,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等。从以下方面入手:
1、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问题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解决,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知识点和针对性练习难度是否匹配。
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第 16 页
百度文库
搜索

百度文库10亿海量资料,查找管理一应俱全
打开APP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10-28
导学案中整理学案怎么填?导学案中整理学案按规定的格式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