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全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诗句挥手自兹去

如题所述

补全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诗句挥手自兹去如下: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知识拓展:

翻译:

苍莽的青山横落城外北郭,明澈的流水绕向城东淌着。此时此地,我辈将要作别。岸边孤帆,是你万里轻舸。朵朵白云如君漫游的意绪,依依落日照我思君的孤寞。挥手分袂了,何时再重聚,萧萧马在鸣,长路跨关河。

鉴赏:

李白的这首《送友人》,突出地抒写了诗人和朋友的惜别之情,韵味悠长,深远动人。一般说来,送别诗大半要点出朋友将要去往的地方,而分别的地点则可写可不写。这首诗却一开篇便点出送别的地方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朋友要去的地方却没有写,这样,就藏有别样的一番深意了。

这首《送友人》则不然,送别的地点虽是山横水绕,但“青”“白”冷色调的两个字,给这次分别罩上了凄凄然的色彩。仅从第一联中,读者已经能感受到这次分别不是愉快的,友人此一去,前途难以乐观。以下六句便全是写惜别的情感。

此地指青山白水的送别地方。在此一分手,友人将是“孤蓬万里征”了,这是诗人想象中和朋友分别以后对方的处境。友人虽还没有启程,但他将流徙无定、飘零天涯的恓惶景象已如在目前。此一联,仿佛是诗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叹惜,不由对友人前途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忧虑和牵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写景,更是抒情。诗人和友人相对而坐,已好久了,抬头西望,残阳欲坠,浮云朵朵,这更勾起了送者和被送者之间无限的愁绪纠缠。王琦注此两句:“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情;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朋友不得不远行了,以后就会像无根的浮云一样,随风流转,没有归宿。

而诗人思虑朋友的心情,像那迟迟不愿落下的夕阳一样。“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以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见浮云、残日,双方都会回忆起此时此地分别时的情景;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也会像那浮云落日一样,天长日久。

无论离别令人多么痛惜、难过,分手的时刻还是到了:“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人不得不和朋友挥手告别了,两人骑的马,也因分道而走,嘶叫起来。“班马”指相互离分的马,王琦注“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畜犹如此,人何以堪?”

在这里,诗人不写自己挥手告别一刹那间的痛惜心情,只写马鸣萧萧,借马写人。马尚懂离伤,人的一片深情,自不待言了。用“萧萧”来形容马的嘶鸣,更使离别的瞬间弥漫一种伤感的气氛。同好友的别离自然是令人痛苦的事,而对朋友此行前程的担心,在痛苦上又加一层忧虑和牵挂。

李白也许由朋友的遭际联想到自己“不得开心颜”的坎坷,心头更泛起迷惘惆怅,也未可知。因此这首诗通篇的基调是低沉的、感伤的。但诗人在诗中写青山白水,写浮云落日,写萧萧马鸣,偏偏绕开了人的心理描写,只把自己缕缕的愁绪渗透在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形象的描绘之中,情景交融,意脉不露。

诗人似乎只牵了个头,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揣摸。这样,《送友人》不仅仅是一幅送别友人的图景了,它所包藏的丰富内涵,深曲含蕴,令人反复咀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