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末代皇妃李简介

如题所述



李,山东人,出生于长春一个普通家庭。1942年考入伪满洲国新京南岭女子高级学校。次年,年仅15岁的李被选入伪满洲国“皇宫”,被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封为“傅贵”。这是溥仪的第四任妻子。1957年5月与溥仪离婚,次年与当时的长春广播电台工作人员黄玉庚结婚,重新建立了幸福的家庭。2001年4月24日,李在长春逝世,享年73岁。生平:1945年8月,李随溥仪逃往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此后,李经历了10个月的迁徙,并于1946年6月在天津破落的皇族溥修家中安顿下来。直到1953年,他回到长春母亲家中,继续寻找溥仪的下落。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教育和帮助下,李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控制,开始参加社会活动。1956年,李被分配到长春图书馆工作。1955年夏,李到抚顺战犯管理所与已交往10年的溥仪见面,并于1957年5月与溥仪离婚。1958年5月,早已成为长春图书馆干部的李与吉林广播电台工程师黄玉庚结婚。婚后,他们育有一子黄焕新。1982年,李加入中国革命委员会,1983年当选为长春委员,1993年当选为吉林委员。此外,她还在吉林交通学校担任名誉教授,教授历史。李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作为两级CPPCC的一员,她认真履行职责,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写了很多提案。其间,她担任物价检查员,志愿服务社会,向国家希望工程、长春体育馆建设工程、长江水灾灾民捐款,向伪满皇宫博物院捐赠保存多年的珍贵宫廷文物,为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1995年,李患上了肝硬化。在家人的帮助下,她与疾病抗争了六年。李病重期间,吉林省、长春市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到家中看望她。2001年4月24日,李在长春逝世,享年73岁。结束了坎坷传奇一生的李,最终获得了“被岁月磨砺,一生琴断”的社会公正评价。2005年8月10日,李纪念墓揭幕仪式在长春西苑名人堂举行。谭玉龄死后,吉冈提前和溥仪商量,找了很多日本女人的照片供溥仪选择。溥仪怕自己的私生活被日本人知道,就借口说:“谭玉龄尸骨未寒,暂时不想结婚。”后来,在六十多张伪满中小学女学生的照片中,溥仪选择了李。因为李只有15岁,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她天真、单纯、幼稚,这正是溥仪所需要的。李被追封为贵人。溥仪看着胖乎乎的秦雨说:“以后遇到什么不吉利的事,可以托你的福阻止。”李真的有福气吗?今天,当她接近退休时,她成为了长春CPPCC的一员,有了自己温暖的家庭。可以说她是幸福的。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她走过了多么曲折的道路啊!李出身贫寒。入宫后,经常被人看不起。为了控制她,溥仪先制定了让她永不翻身的21条。主要内容有:她必须无条件遵守清朝的祖制;一切言行都要服从溥仪,甚至与父母通信也要先经过批准;你必须忠诚地为溥仪服务一辈子。如果不小心想到了不该想的事,就应该马上认罪。不回家见亲人,不存一分钱,不问外事,不皱眉头,等等。溥仪让她亲自抄写“笔证”,在佛前宣誓后烧掉,让她一辈子为自己承担义务。溥仪让李在他高兴的时候给他唱歌,或者为他做体操。他不高兴就训斥她,拿扫帚打她。他发脾气的时候,还得挺着“21”。不要普


日本投降后,随着满洲帝国的覆灭,李生活在一个逃亡、颠沛流离、动荡不安的时期。那时溥仪已经到了苏联。1946年长春解放后,李回到娘家,由于家人的坚持,被送去和天津溥仪的哥哥溥秀一起生活。浦秀是一个打扫房间的老顽固。他把李像囚犯一样囚禁起来。李在这个封建家庭里生活了五年,像奴隶一样做饭洗衣,经常挨饿,连手纸也不给。天津解放后,秦雨要求外出打工,溥秀却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李不得不以织毛衣为生。作为一个贫苦农民,李在同德堂逐渐变得知足而懒惰,但她在思想感情上却不同于那些贵族。在新社会的熏陶和政府的帮助下,她明白了很多道理。她参加了一个扫盲班,然后回到东北,参加工作,并于1957年与溥仪离婚。当时的溥仪正在抚顺进行整修。离婚后,李与当时长春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黄玉庚结婚,重新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