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数据增加有何利弊?

如题所述

居民存款数据增加有利有弊。
对个人而言,可以抵御未来不确定的风险,但因为货币只有在市场中有效流通才能更好带动经济增长,存在银行只会造成货币挤压,也反映出未来预期转弱、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  
因此,如何让居民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工作重中之重。下一步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系列有效政策组合拳,稳定居民预期和信心,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目前各地已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可供进一步借鉴推广。一方面是鼓励各地区增加消费券发放。发放消费券可带动居民额外消费增加,扩大全社会消费支出规模,消费回升又可促使企业加大投资,实现经济更大幅度增长,从而形成消费-投资-再消费的经济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是鼓励汽车消费并向更广的城镇农村市场下沉。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对于促进消费复苏以及增加就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二者有效结合也能拉动全国消费复苏
从利的方面看,储蓄回归有利于稳定经济和金融,高储蓄率可以减少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稳定的核心依然是商业银行,存款增加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提升抗风险能力。
从弊的方面看,储蓄回归也说明居民对未来经济发展的看法偏于谨慎,侧面说明居民对消费和投资信心不足,而消费和投资不振可能会让宏观经济陷入紧缩,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
综上利弊分析,住户存款增加本属中性,但当前住户存款增加中的确有消费者投资和消费信心不振的因素。所以,关注的焦点并非住户存款本身,而是如何恢复消费者投资和消费的信心。
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动:
第一,以需求拉动的方式来激活消费和投资。在消费领域,各地在进一步加强消费券投放力度的同时,还要发挥好消费券的杠杆作用。在投资领域,公共基建投资将是拉动投资的主要方式,通过增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放的方式,既能培育新产业,形成新动能,又能利用新基建增强投资人信心。
第二,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企业供给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产业数字化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企业强化技术竞争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加快科技成果落地,以此推动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产生。
第三,提升民生保障供给水平。居民对消费和投资信心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居民面对未来有后顾之忧。如果能够妥善解决这些后顾之忧,减少居民在养老、健康、教育、就业、生育、赡养等问题上的压力,存款对未来的保障功能自然就减弱了。所以扫除居民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提高社会民生保障水平,能从根本上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的信心
如果消费市场兴旺,居民消费热情高涨,储蓄意愿就不可能太强。尤其在就业状况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企业运行还比较困难,居民收入增长不是很快的情况下,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只能说明居民消费和投资的热情都不是很高,特别是消费,呈现明显的信心不足、预期不强。
正是因为居民的消费欲望不强、信心不足,才导致消费市场低迷,消费价格下行。对居民生活来说,当然是有些积极影响的,能够减少支出。但是,从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的角度分析,就不是一回事了,就需要采取措施,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激发居民的消费欲望,最大限度地激活消费市场,对经济形成有效拉动,对企业形成正向作用。否则,就有可能陷入通缩泥潭,并给就业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出现通缩的概率是不大可能的,也是不能容忍的。因为,眼下出现的问题,主要还是疫情三年留下的影响,而经济还处于稳步恢复之中,没有步入快车道。能够感觉到恢复较快的,主要是旅游、文化、餐饮、住宿等领域,以及被“价格战”挑起来的汽车需要,生活必需品和住房等方面的消费,还没有出现明显恢复现象,从而对消费市场的整体格局还没有产生积极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居民储蓄持续增加,除居民消费的欲望不是很强烈,消费市场仍比较低迷外,与居民的投资热情不高,也是有一定关系的。目前,股市、银行理财、保险等投资领域状况都不是很好。如果居民的投资欲望强烈,也是能够有效分散居民储蓄的,而不会形成居民储蓄持续增加的现象。特别是股市,已经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居民只要选择股市投资,就有可能与亏损同行。自然,会让投资者远离股市,继而重拾银行储蓄,让自己的钱稳妥一点,不要去冒太大的风险。
投资热情不高,消费欲望不强,自然就会储蓄意愿越来越强了。而反映到贷款上,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比起存款来,也是差了一截,说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还没有恢复到旺盛状态。或者是,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还没有真正进入到“放心”状态,仍然是惜贷捂贷,只想给大型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开发商贷款。显然,这是不利于经济恢复和企业走出困境的。
对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和消费价格持续走低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这不是两个孤立的问题,也不是两个没有关联的问题。从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反映出来的居民消费预期不强,从消费价格持续走低反映出来的市场低迷、居民消费热情不够,都可能影响到经济恢复层面,亦即消费尚没有对经济恢复形成有力的拉动作用,居民在消费问题上还过于冷静,特别是住房消费,总体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即便政策频出,广大居民也是岿然不动,没有形成消费态势,不仅影响整个消费领域的恢复,更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开发商的承受能力还能保持多久,是一个问题。
很多专家建议,应当出台更多鼓励消费的政策。说实在的,这些建议都是想当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就是想图一时的利益,想让消费者冲动消费、盲目消费,从而为消费市场恢复创造条件,满足眼前经济利益的需要。实际上,这是透支未来发展的手段,没有实质性意义。相反,会产生较大的负作用。所以,还是要顺其自然,让居民自己去恢复消费信心和热情。只要经济恢复,居民的消费信心就一定能够恢复,这一点,没有任何异议。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只有一种,那就是发钱。而这,又会为通胀留下空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