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 到底谁梦谁??求大神帮助

一直很迷茫的

庄子在齐物论的结尾给出了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于是我们有了庄周梦蝶这个比喻,历代庄子的研究者将庄子当作浪漫自由主义哲学的发扬者似乎并不无道理,一个没有些浪漫天赋的人又怎么会分辩不清是周之梦为蝴蝶,又或是蝴蝶之梦周呢?但这只是一个误解,我们如果有一些穷究其理的精神,我们就会问,庄周在这里究竟想要说些什么?而整篇齐物论,又要说些什么? “物”在庄子那里很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庄子的梦蝶本身不是庄子论述的题旨,而庄子借梦蝶所要论述的,恰恰是常被世人忽略的未句,“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而这个物化恰好是庄周对“周之梦为蝴蝶,又或是胡蝶之梦周”的解答,而什么是物化,我们反观齐物论,那么就很容易发现,齐物论的题旨实际上都在引出这个物化之理。 庄子说:“人湿寝则有腰疾,鳅不如此,人木处则惴栗恂惧,而猴不如此,人以西子为美,则鱼鸟麋鹿见之则避,而西子与鱼鸟麋鹿也是美的么?俪地有美女,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 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人又怎么能够知道自己究竟是对是错,又怎么能判别是非仁义呢?这实在是庄子提出的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是非之涂难道真的能判断么? 庄子又说“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 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 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 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 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这是一个经典的比喻,什么是庄子之梦? 庄子要借大梦表示什么呢?人在梦中不知其梦,人自以为其知,而却不知其所不知,人知其所不知而如梦之初觉,然而他知道了,难道不还是有所不知么?人只有在大觉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不断的梦觉之变实际上都在不知之中,这就好象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一样”。 庄子与苏格拉底都怀疑是否有绝对的善恶的标准,因此庄子说出了“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 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 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囗(左“黑右“甚”音tan3)囗(外“门”内“音”音an4),吾谁使正 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 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 正之?使同乎我与”的话 既然有怀疑,那么究竟该何以为正?这就引出了物之说,而关于物,庄子在齐物论前半部分已有论述,只在结尾处,才引出“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之说,以物作为此问题之解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