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对日本态度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对曰本的态度比较强硬,但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对曰本的态度渐为软弱。因为曰本侵略中国并胜利了使李鸿章感到恐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6
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对日本态度的变化:
1、1871年9月,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达宗城谈判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及《通商章程》,此时李鸿章主张与日本订约并提出“联日”,主要出于以下考虑: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渐认识到其迟早会对 中国 造成威胁。他考虑到日本与中国地缘接近,又日渐强大,试图“以示羁縻”,防止日本侵略中国。
2、1879年4月,日本宣布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日本的行动充分暴露了它在亚洲扩张的野心。李鸿章对此深为震惊,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联日”转为“防日”。
3、甲午战争后李鸿章的“联俄拒日”思想,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成为 中国 最危险的敌人,因此李鸿章急于为清政府“结强援”,以抵抗日本。俄国在马关条约后与德、法出面干涉迫使日本还辽,使李鸿章对“联俄拒日”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原因:
从以上三个变化可以看出,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总的来说并没有摆脱其总的外交政策如“力保和局”、“以夷制夷”的 影响 ,但是比较而言,其对日外交思想又与对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外交有很大的不同。李鸿章认为英、法的侵略是远道而来,“重在利商”,而主要不是为了攫取领土,主张在信守条约的基础上,避免与其发生新的冲突,一旦发生新的冲突,也以妥协退让、息事宁人的态度处之。俄国因在19世纪中叶夺取了中国大片的领土,70年代后又屡次进犯伊犁,曾被李鸿章视为最大的威胁,但是左宗棠平定新疆后,俄国的威胁缓解了,俄国在远东暂时还没有力量进行新的侵略,因此一度被李鸿章视为可以联络的对象。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清政府的极端腐败,个人觉得李鸿章对日本的态度变化也是受制于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