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迁都洛阳,又回到长安又迁都洛阳,又。。。。。。

注:言简意赅,条理清晰,满意另加悬赏分,谢谢

唐朝第一次迁都至洛阳,是因为武则天登基做了皇帝,改“唐”为“周”,定都在洛阳,名义上不算迁都,而应该是“定都”。但是武则天的登基并没有造成朝廷太大的动荡,并且“武周”只存在了一世,所以很多人觉得武则天就是唐代的皇帝,其实个人觉得不是,按照朝代算,武则天算是开国皇帝,建立的是自己的朝代“周”朝!但很多史学家不承认武则天的“周”为独立的朝代,而是唐朝的一部分,因为武则天最后还是传位给了李显,并没有传位给武氏族人,所以武则天算是为李唐守江山,只因为她姓武不姓李,所以无法沿用“唐”的国号,只好自己建立“周”···武则天退位后传位给其儿子李显,李显登基后又将“周”改为“唐”,武则天驾崩后,李显才正式宣布迁都回长安···所以一定要算是迁都的话,也是李显在洛阳登基,将京都迁回长安。所以如果要问迁都的原因,那只能算是“朝代的更替”了。虽然更了一下,又更回来了!京都也是迁了一下,又迁回来了!

第二次迁都是在唐末

公元904年,在位的皇帝是唐昭宗李晔(867~904)。当时的唐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唐昭宗根本没有实权,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唐昭宗被当时最大的藩镇朱温控制着。朱温为了篡权,先杀掉宫里所有宦官,再不顾大臣反对迁都洛阳,接着镇压各地藩镇,最后又于天佑元年(904年 )杀害了唐昭宗,立唐昭宗的第九子李柷为皇帝,仅仅三年后,李柷被废,次年被杀,享年17岁,唐朝灭亡了。

所以,唐朝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904年二次迁都洛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7
唐朝第一次迁都至洛阳,是因为武则天登基做了皇帝,改“唐”为“周”,定都在洛阳,名义上不算迁都,而应该是“定都”。但是武则天的登基并没有造成朝廷太大的动荡,并且“武周”只存在了一世,所以很多人觉得武则天就是唐代的皇帝,其实个人觉得不是,按照朝代算,武则天算是开国皇帝,建立的是自己的朝代“周”朝!但很多史学家不承认武则天的“周”为独立的朝代,而是唐朝的一部分,因为武则天最后还是传位给了李显,并没有传位给武氏族人,所以武则天算是为李唐守江山,只因为她姓武不姓李,所以无法沿用“唐”的国号,只好自己建立“周”···武则天退位后传位给其儿子李显,李显登基后又将“周”改为“唐”,武则天驾崩后,李显才正式宣布迁都回长安···所以一定要算是迁都的话,也是李显在洛阳登基,将京都迁回长安。所以如果要问迁都的原因,那只能算是“朝代的更替”了。虽然更了一下,又更回来了!京都也是迁了一下,又迁回来了!

第二次迁都是在唐末

公元904年,在位的皇帝是唐昭宗李晔(867~904)。当时的唐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唐昭宗根本没有实权,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唐昭宗被当时最大的藩镇朱温控制着。朱温为了篡权,先杀掉宫里所有宦官,再不顾大臣反对迁都洛阳,接着镇压各地藩镇,最后又于天佑元年(904年 )杀害了唐昭宗,立唐昭宗的第九子李柷为皇帝,仅仅三年后,李柷被废,次年被杀,享年17岁,唐朝灭亡了。

所以,唐朝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904年二次迁都洛阳。
第2个回答  2010-08-28
作为唐朝的开创者和继任者,李氏族人是不会抛弃和遗弃长安的。

作为曾经的太宗李世民的爱妃,作为继任者高宗李治的皇后,作为后周的开创者的武则天,他是不敢也不愿在长安立都的。长安承载了她太多的回忆,那些回忆真的不堪回首。

所以先在长安后迁洛阳,后来又迁回长安,就容易理解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09
唐朝迁都洛阳是公元657年唐高宗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粮食恭养首都庞大的人口,长安已经不适合做首都。而东都洛阳地处中原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国都人口粮食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一般都是乱世在关中更加稳固,但和平时期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阳更能稳固统誉四方。公元660年唐灭高句丽使唐朝疆域面积达到顶盛(最大)也是唐高宗在洛阳完成的。
第4个回答  2010-08-28
李世民为了不造成他那样的悲剧,所以把几个仔女都分开住。

太子行宫在洛阳。

太子和皇帝妃子偷情也在洛阳。

后来太子就位搬回长安住,

曾经的先皇妃子不喜欢长安。

结果又搬回洛阳。

其中纠结不是众人能说清楚。

武则天死后的无字碑就告诉你们。我的事情作为想法你们别想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