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句成语 是用来形容:找一个人出来顶罪,顺便向众人示威。 请问是什麼成语?或类似的成语?

如题所述

哀矜惩创 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
出处:宋·苏轼《刑赏忠孝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惩恶劝善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惩一戒百 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同“惩一警百”。
出处: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
惩一儆百 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惩一警百 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出处:语出《汉书·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除邪惩恶 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出处:鲁迅《集个集·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打草惊蛇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打草蛇惊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出处:《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大快人心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诛佞》:“李秦授这厮,今日圣旨杀他,大快人心;兄请正坐了,就决了他,使小弟得以快睹。”
大义灭亲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恶贯久盈 贯:钱串;盈:充满。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
出处:唐·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
恶贯满盈 贯:穿钱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出处:《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恶贯已盈 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同“恶贯满盈”。
出处:《金石萃编·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诞,恶贯已盈。”
恩威并行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二罪俱罚 罚:处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出处: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罚不当罪 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罚不责众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罚一劝百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恭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出处:《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龚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皇矣汉祖,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贯盈恶稔 犹言恶贯满盈。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出处:《隋书·炀帝纪下》:“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非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
划地为牢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古人划地为牢,他将棍子划了圈儿,强似划地为牢,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如何挡得他住?”
祸首罪魁 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就地正法 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个就地正法。”
马腹逃鞭 比喻躲脱惩罚。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劝善惩恶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劝善黜恶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劝善戒恶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人心大快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杀鸡哧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 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俗语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吓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赏罚不明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赏高罚下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赏功罚罪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赏劳罚罪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赏善罚恶 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赏善罚否 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同“赏善罚恶”。
赏同罚异 指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赏贤罚暴 犹赏善罚恶。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碎尸万段 极言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厉的惩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林冲喝道:‘你这个害民强盗,我早晚杀到京师,把你那厮欺君贼臣高俅,碎尸万段,方是愿足。’”
天网恢恢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僇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天之戮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万死犹轻 处死万次,还嫌惩罚太轻。极言罪大。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以狂妄戆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
小惩大诫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出处:《周易·系辞下》:“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信赏必罚 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严惩不贷 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严刑峻法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出处:《后汉书·崔骃传》:“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
严刑峻制 犹言严刑峻法。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以毁为罚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
出处:《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以一儆百 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同“以一警百”。
出处: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以一警百 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其他的人。
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与受同科 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这件事倘要认真办起来,与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担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诛心之论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自食其果 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出处: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罪加一等 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罪有应得 应:应该。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罪责难逃 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出处: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自食其恶果 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死无葬身之地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写本》:“相公坚执如此,夫妇死无葬身之地矣!”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追问

已经想起来了,是杀鸡儆猴,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