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的发掘过程

如题所述

私掘的甲骨,无出土记录,加以古董商为牟利而伪刻、仿刻、真假甲骨混杂在一起,给科学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科学发掘与著录 殷墟甲骨的科学发掘,始自1929年,由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进行。先后共发掘15次,至1937年因日本侵华战争而中断。其中12次发掘获甲骨 3万片,现存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批甲骨因是科学发掘所得,有详细的出土记录,且不乏完整的龟甲骨板(第13次发掘的YH127坑,就出土 300 整版刻辞龟甲),为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1929年至1930年间,河南省博物馆也曾进行有组织的发掘,获甲骨3650片。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日本的庆应义塾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和东京帝国大学考古教研室亦曾进行过 3次(1938、1940、1941)考古发掘。1950年,中国科学院又开始了对殷墟的科学发掘,并设立了小屯工作站,负责对殷墟进行长期的有计画的科学发掘,曾相继在殷墟及其周围四盘磨、小屯、大司空村、苗圃北地和后岗出土了刻字甲骨。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的卜骨卜甲共有7150片,其中有刻辞的5041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