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民主工业的发展特点

如题所述

(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2)地区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3)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主要企业:方举赞创办的上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日益萎缩
(1927-1937-1945-1946-1949)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铁路的主要分布
(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
(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沉重(毁灭性)打击。
(3)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4)、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获得新生
(建国以后)
(1)建国初期(1949-1952),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2)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付偿定息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3)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2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1、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族资产阶级有反抗、革命性;民族工业对它们有依赖,产生于旧经济形态的母体中——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妥协性.
2、初步发展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民国成立前)
特点: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一战”期间);
特点:新增资本多达13000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轻工业发展迅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4、短暂繁荣于抗战前夕;
特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5、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特点:①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②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凋谢萎缩
6、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特点: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概括就是:洋务运动以来,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重工业及经济中心集中在江浙一地.1轻工业多为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作为加工来源;
同时:经济的兴起,使中国成长出第一批离开土地的资本家:有明以来,既有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大规模生产的苗头.只不过投资者将钱重新投资于土地.民国以来,中国的地主们成长为一批拥有经济眼光的投资者,使生产脱离土地,且改良的做法相对英国的“羊吃人运动”要温和;
最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产生中国第一批宪政党,他们与革命党的结合,产生了伟大的国民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