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如题所述

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海上历险的电影,电影界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相当于文学界的《鲁滨孙漂流记》。同样的经典,类似的故事,也都给人留下无线的启迪。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提名,这部电影也算是李安导演的巅峰之作。电影开头是一个拍摄动物园内场景的长镜头,体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也为电影后面的情节做下了铺垫。

这部优秀电影有三大亮点。第一,叙述方式。故事情节的叙述采用倒叙的方式,通过派自己的口述来还原故事的始末,使故事更有说服力,更让人相信这一切是真实发生的故事。第二,这部电影的特效。少年派在遭遇海难后,与自己的舟漂流在海上的场景特效是这部电影最美的画面。海洋是生物的起源也在电影中体现。乌云遮住月亮后,只剩下海、天和发光的水母、还有下一刻跃出海面的鲸,这些美景糅合在一起让我忘记派正经受的磨难,而是感叹他的幸运,羡慕他能够目睹如此美景。第三,故事情节的安排。

在影片中,少年派在海上经历了两次特大风暴。第一次特大风暴,他对风暴充满好奇,也是这种好奇心里拯救了他,让他爬上了甲板,免于在睡梦中溺死身亡。也是这场特大风暴带走了他的最爱,他的父亲母亲和哥哥。他有幸能够逃生,但是无尽的海面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另一种死亡的方式。资源稀缺,还要和老虎斗智斗勇。他对上帝说,既然你替我安排好了一切,那我就坦然接受等待它的到来。所以在第二次风暴来临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坦然和享受。他急于与老虎分享他的喜悦,掀开了舟上的布,把老虎暴露在风暴中,那一刻他看到了自己害怕的生物向风暴的妥协,老虎害怕的眼神是他见所未见的。在这里达到了电影的高潮,大自然的宏伟庞大和生物渺小的对比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有太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母亲在饭桌上的那句“科学解决外在的问题,而信仰解决内在的。”为后文派的自救奠定了基础,支撑派走到最后的就是他坚定的信仰。还有派自己的那句“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最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和他们好好的道别。”对父母兄弟如是,对理查德·帕克亦如是。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才不会让离别过于措手不及。总之,这部电影很棒,李安更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李安执导的这部3d冒险片,改编自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自上映以来,获得了诸多好评。甚至在2013年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视觉等四个奖项,可以看出,这部电影评价那是相当高的,也很值得观众们去看。

这部电影围绕着一个问题儿童派和家人举家乘船去外地谋生的时候遇到了海难,在所面临的艰难求生抉择下,最后和老虎帕克一起漂流而展开奇妙的冒险历程。

不得不提到的是,剧中的自然风光令观众叹为观止,十分的壮观而美丽。可以看出导演在剧情之外,想给予观众其他美的感受,确实做的很用心。不过剧中的亮点则是少年派在故事的最后所讲述的另外一个故事,这令很多人感到疑惑,他隐瞒真相的目的是什么?这里就要提到李安导演做电影常用的手法了,那就“隐喻”。

实际上,这位少年在遇到海难的时候,身边是有三个人活下来的,但是他们纷纷的死去了。这当中有利益有愤怒,更多的是求生,于是少年将他们化为了动物,厨师是鬣狗,水手是斑马,母亲是猩猩,而自己则是老虎。而全剧中的重点,应当是这只老虎,它代表兽性,与身为人的派在一起,其实是想说明人性和兽性的争斗。但是故事的最后,是老虎回归了山林,而派获得了救助,这里表明了作为人的他从心灵上战胜了兽性而得到了救赎,这才是重点。导演在这里,其实就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灾难,揭发人的内心阴暗面,去寻找那一点人性的微光,确实很受震撼。往往第一次观看此篇的人不容易感受到剧中重点,还需要多次观摩才能明白其中之意味。

当然,这部含义之深的好电影,不止是国内广受好评,国外更是如此。有人评价它是“3D技术的一大胜利”,可见评价还是很高的。当时这部电影的上映,让很多行内人士感受到电影奇迹的又一次被创造!最后感谢李安导演的用心制作,希望将来可以看李安导演新的精彩之作!

第2个回答  2015-09-26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派的一生,波澜不惊之下是无人知晓的惊心动魄——首先得容得下自己,而天下是另一回事。

第一幕,pi的由来。

pi提到了他的干叔叔,教会了他游泳。干叔叔向作家介绍了pi的故事,作家慕名拜访,这是故事的开启。

pi详细讲到了pi这个名字的由来,重点需要明确的是,他通过背诵圆周率成了学校名人,暗示——pi的记性超乎常人,不是一般的好,是特别好,人类中极少数具备强记忆能力的神人。

第二幕,用餐和印度教

pi在餐前祈祷,引起了作家的好奇。pi说自己是印度天主教。并从小开始了解印度教的3000万神灵。故事进入正题。

pi的母亲是婆罗门或者上层人,但是她读了大学,有了新思维,并嫁给了一个下层印度人(pi的父亲皮肤很黑,母亲皮肤很白)。pi的父亲反感印度教的一切,认为是西医拯救了他生命,所以他不信印度教(对pi说,不要被这些美好的宗教神话迷惑,宗教很黑暗)。而pi的母亲则在每个夜晚给兄弟二人讲故事,印度教被pi的母亲认为是自己同家庭的唯一联系(pi的母亲下嫁后,和家里断绝了关系)。

pi就在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思维之下长大。

第三幕 you must be thirsty ,教堂对话

十二岁时,pi去天主教堂偷喝圣水,被神父发现。神父向他讲了耶稣受难的道理。

重点一,教堂外面的山是躺卧人形的样子,和后来的迷幻岛样子一模一样,这是特效处理。

重点二,pi日后回忆时说,完全没道理!耶稣是无罪的,却为有罪的人牺牲赎罪。这是哪门子爱?

但他又说,我却对耶稣无比喜爱。谢谢毗湿奴,让我找到了耶稣。

第四幕 真主

这一次,pi走进了伊斯兰教,他说,阿拉伯语的发音,伊斯兰教的仪轨让他感到平静和兄弟手足之情。他又说,神这次以安拉之名接近了我。

第五幕,餐桌对话

一家人的性格展览会。

父亲是理性的,希望pi对世界的思索从理性开始,沿着科学的道路。

ravi是世俗的,他喜欢板球

母亲是包容的,她鼓励pi在信仰上不断探索,也试图迎合父亲关于理性的看法。

pi是表面温和而骨子里坚硬的,他说他要受洗。

第五幕,心怀猛虎

这一幕是父亲对pi的理性教育课——老虎会吃人,不要试图和兽性做朋友。人类是有理性的,而猛兽不是。

pi回忆道,那一幕之后,世界变得缺乏魅力,我的人生,在分数中度过。内在的神性和残酷的世界相碰撞的后果是,Pi在焦躁不安中走向成年。同时,印度进入了拉甘地统治的多事之秋中。而这个时候,能给生活增添一点生趣的无疑是——女人。

第六幕,anandi.
派在追求女友时曾经问她,为什么莲花隐藏在森林里?三个女人都低头偷笑。莲花在印度教有特别的含义。

在pi和女友参观老虎时,女友说,老虎侧过脑袋的样子,是在聆听,就像舞者聆听神的声音。

第七幕,第二次餐桌会谈。

pi在想女人,思路不集中。

父亲思路明确,要卖掉动物,才能有足够的钱开始新生活——言下之意是他目前没啥钱了。议会想收回动物园的土地,这个似乎和拉甘地时期的政策有关,印度史我学得不好,改天再查一下。

总之,家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父亲决定全家去加拿大工作,母亲和pi都不愿意,但没有其他办法,也阻止不了父亲。

第八幕,告别

anandi在派的手上缠上绳子。派许诺会回来。

非常奇怪的一点是,一个能背诵圆周率的人说,他记得告别的全部情景,唯独记不得和anandi的告别,这是全剧最重要的一句话。

第九幕暴风雨前的晚餐和父子

几个点。

pi的父亲非常在意种族歧视和社会地位。

亚洲人说肉汁不是肉,劝说派一家屈服,派一家报以苦笑。

父亲给动物的食物里加了镇定剂

父亲说,到马尼拉会得到新鲜补给,意味着当时他们是饲料匮乏的。

派回忆说,父亲是商人,从来没有自己喂过动物。这句话说明当时派一家经济条件很差,连饲养员都雇佣不起了。

派说,我意识到,住在印度,对他来说更为困难,我猜想派的父亲在印度欠了一屁股债——这不是推理,仅仅是合理猜想,以后非推理的猜想部分我都会注明。

李安在叙述到这里之后,打断了一下,回到派和作家谈天的场景,舒缓的节奏孕育着之后的高潮。

离开马尼拉四天后,他们的船进入了马里亚纳海沟区域,世界上目前为止最深的地方。

第九幕,暴风雨夜

好啦,现实的叙述中,我们也舒缓一下,比如——吃个饭神马的。

继续更新。

——————————————————————————————————————

在开始第十幕之前,我要说一个影评的原则。即我对没有隐喻的电影总是缺乏兴趣的,因为电影的时间太短了,只有杰出的导演,能够在两个多小时内,让电影和小说,游戏,诗歌一样获得同样艺术上的厚重。

而通向这个目的的唯一手段,就是隐喻。图像,词句背后的东西。电影是不能解释的,导演不能公开提醒观众,这里是煽情,这里是思辨,这里是线索人物,这里是结局,因为电影的基础,是流畅和节奏。

第十幕,暴风雨夜。当天凌晨一点十七分。

提几个点。

第一,Pi听到有人惊呼,动物怎么跑出来了?这其实挺扯的。动物都锁在笼子里呢。

第二,日后pi看地图,发现发生海难的地点根本不在航线上。言下之意是,当天晚上的船根本就没有正确的驾驶——舵手,船长,大副究竟干了些啥?

第三,pi的方舟,包括红毛猩猩,老鼠,老虎,斑马,鬣狗,和pi本人。这一窝动物很快会因为饥饿而自相残杀。

很多事,都是多年后想起来,才觉得惊心动魄的。

第十一幕 相残欢

斑马摔断了腿,鬣狗不断进攻,pi不愿意这样,却不敢阻止。直到猩猩打了鬣狗,鬣狗转而进攻猩猩时,老虎从帆布下面一跃而起,击杀鬣狗,随后pi被老虎吓的魂不附体,并把躲在他肩膀后面的老鼠扔给了老虎。

转眼间,船上就剩下了pi和老虎。鬣狗,猩猩,斑马,老鼠先后死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pi 必须强迫自己和老虎和睦相处。驯服野兽,共同生存。

第十二幕 海上求生

由于Pi的一些失误,他丢掉了给养,依靠吃鱼为生。

晚上,他和老虎望向水中,看到一张女人的面孔。

他和老虎最终相互依靠,原始的兽性拯救了自己。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20

这部电影在上映以后收获的好评如潮,尤其是电影中精致唯美的画面真的是让人震撼,特效和配置称得上是好莱坞级别的了,但是仅凭这些拿到小金人是不够的,所以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反映了一种关乎心灵信仰的哲学思想。

李安大导演在这里边共讲了两个故事,但是将第一个故事用随波逐流的方式展现出来,就好比少年派在海上漂泊的平淡,但是却在最后才突然掀起一阵大浪,第二个故事的描述又给了观众强烈的反差,看似奇妙童话般的故事,没想到掩盖的会是这么残忍的现实。

在第二个故事中与他同船的动物们,变成了自己的母亲,一个厨子,还有一个摔断了腿的水手。面对食物的匮乏和活下去的需要,厨子将水手杀死并当做食物吃了,接下来又将派的母亲杀害,派因为看到了这一幕忍无可忍将厨子也一刀杀死,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他自己,多出来的那一只孟加拉虎,便是派的意识化身。

最后的两个调查人员,他们自然也不愿意相信这个让人脊背发凉的现实,相比于人吃人的血腥,他们更乐意接受那个荒谬的不堪一击的奇幻冒险,于是他们推翻了之前的质疑,然后逃离。这或许是人类共有的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都知道残忍的描述更真实,但我们必须相信美好的幻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