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一、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知识延展

一、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二、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三、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四、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7-29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①泠泠(ling零):本指水声,这里指清幽的琴声。七弦:指有七眼弦的古琴。相传神农氏制五弦琴,后文王加二弦改为七弦。
②松风寒:以寒风入松林比喻琴声的凄清。又,琴曲有《风入松》。
高山流水,自有知音,古人爱以山中抚琴,来表明自己志向高洁,不知何人堪配知音。本诗的主题不在抚琴,而是诗人感慨世无知音,流露出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但诗人在表述这一主旨时却能紧密结合形象的描写,即通过写自己的“曲高”和他人的“和寡”,说明世人但知道趋时尚,随波逐流,而缺乏独立的意识;但诗人本身却能有所追求,有所报负,因而在人格上便能卓然不群,屹然独立。诗的前两句先描写诗人手下所发出的琴音,古调凄凉,冷冷清清,只有山林中的冷松在风中聆听。接下来的三四句,作者发出悲叹之声说“今人多不弹”,就会使读者立即产生一种惋惜的感觉,与诗人引起共鸣,感叹世间多少流花飞莺,却如此缺乏真正的知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