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商品拜物教"?

如题所述

一、概念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二、“商品拜物教”的两个特点,如下。

1、盲目追求增长

盲目追求GDP增长是商品拜物教在我国经济方面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衡量经济增长的GDP增长自然也成为大家最重视的指标。

虽然,我们不可否认GDP增长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这30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一味追求GDP增长实质上就是对物质生活的盲目追求,也就是“商品拜物教”驱使人们将幸福生活,等同于富裕的物质生活。

2、拜金主义盛行

拜金主义盛行是商品拜物教在我国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 。 由于人们将生活幸福等同于物质充裕,所以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被当作生活幸福的源泉,这导致拜金主义思想盛行,金钱至上的观念泛滥。

越来越多的人将金钱物质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物质金钱,甚至背叛道义、朋友,使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不能自拔。这种货币主义的幻觉正是商品拜物教的体现。

扩展资料

一、“商品拜物教”的来源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写道,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同时,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

如果在市场上,商品生产者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他就要面临亏损、破产的危险。

商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

二、“商品拜物教”的性质特点

1、社会性

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质在商品上的表现,掩盖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指出“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的独特的社会性质在于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并且采取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的形式——商品生产这种特殊生产形式才具有的这种特点。

2、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进一步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们对商品的崇拜也就集中的表现为对货币的崇拜,也就是货币拜物教。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商品世界的这个完成形式——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和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把它们揭示出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品拜物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0

一、概念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二、“商品拜物教”的两个特点,如下。

1、盲目追求增长

盲目追求GDP增长是商品拜物教在我国经济方面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衡量经济增长的GDP增长自然也成为大家最重视的指标。

虽然,我们不可否认GDP增长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这30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一味追求GDP增长实质上就是对物质生活的盲目追求,也就是“商品拜物教”驱使人们将幸福生活,等同于富裕的物质生活。

2、拜金主义盛行

拜金主义盛行是商品拜物教在我国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 。 由于人们将生活幸福等同于物质充裕,所以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被当作生活幸福的源泉,这导致拜金主义思想盛行,金钱至上的观念泛滥。

越来越多的人将金钱物质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物质金钱,甚至背叛道义、朋友,使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不能自拔。这种货币主义的幻觉正是商品拜物教的体现。

扩展资料

一、“商品拜物教”的来源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写道,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同时,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

如果在市场上,商品生产者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他就要面临亏损、破产的危险。

商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

二、“商品拜物教”的性质特点

1、社会性

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质在商品上的表现,掩盖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指出“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的独特的社会性质在于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并且采取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的形式——商品生产这种特殊生产形式才具有的这种特点。

2、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进一步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们对商品的崇拜也就集中的表现为对货币的崇拜,也就是货币拜物教。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商品世界的这个完成形式——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和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把它们揭示出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品拜物教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生产成为私人的事情,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为社会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的兴衰成败完全取决于商品能否卖出、卖出多少,即私人劳动能否或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承认。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化了;这些本是人所生产出来的物成为商品之后却成为独立于人之外、支配人们命运的异己力量。在身处其中的商品生产者看来,似乎这些物天然具有支配人们命运的神秘力量,从而产生了对商品的盲目崇拜。对商品世界的这种现象,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因此,要找一个比喻,我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做拜物教。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9页)。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根源于商品经济,它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关系借以表现的特定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出现了,一切商品都由货币来衡量其价值量的大小,生产关系进一步被货币化。货币是社会财富的绝对形式,货币甚至能购买人的名誉、良心,似乎货币天然就具有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魔力,人们开始崇拜货币,于是商品拜物教进而发展为货币拜物教。而当货币转化为资本一旦完成,资本拜物教也就形成了。社会生活中“物质至上”、“金钱万能”等信条就是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以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商品、货币及资本拜物教的通俗表述。 (上述内容选自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林海 的感言: 谢谢兄弟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26
在商品经济中,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体现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 关系,表现为商品和商品之间的物的关系。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这个物 交换出去,才能得以生存;如果交换不出去,就得不到补偿,就面临破产 的危险。因此,商品和商品之间的物与物的关系就成为支配商品生产者命 运的关系,成为物对人的统治关系。于是,商品生产者对作为商品的物产 生了一种像对神一样的虚幻的崇拜。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就是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引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4个回答  2010-12-12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