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用不同
比喻: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二、结构不同
比喻:
1、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
2、是另外的事物,喻意;
3、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
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为主。
比拟:
1、感情性格的转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转用于物上。
2、动作,行为的转嫁。
3、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
4、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
5、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
6、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三、修辞效果不同
比喻: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拟:比拟的特点是作者凭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它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所以它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有助于读者或听众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对事物的鲜明的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拟
第一,在比喻中,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在比拟中,本体必须出现,用来比拟的事物一般不出现。
例如:“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是比喻,它的本体(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没有出现,喻体是“三座大山”。“高粱笑红了脸”是比拟,“高粱”是拟体,其本体“人”没有出现。
第二,二者的表达效果略有差别。虽然二者都具有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效果,但比喻重在“喻,”即通过甲乙的相似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特点,阐明事理;比拟重在“拟”,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第三,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仍是两种事物,比拟中的甲事物和乙事物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扩展资料:
一、比喻
1.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3.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比拟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例如:“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 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练。
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
(夏衍《野草》)野草本来是一种无知无觉的植物,作者却赋予它人的秉性:“带着斗志而来、坚韧”;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感情:“不会悲观”、“傲然”;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叹气、嗤笑”。这样,野草就成了有人的秉性和思想行为特征的事物了,亦即被人格化了。
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 作者把适用于描写动物的词语“夹着尾巴”来描写恶霸,表达了憎恶和鄙视的感情。
又如:“有一天,他得到阳光,得到雨水,开了花了,用整个生命开朵花,蓬蓬勃勃向着生活。” (杨朔《三千里江山》) 作者将“他”舒畅的心情和精神状态比作“开了花”,十分形象生动。
比拟的修辞效果
比拟的特点是作者凭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它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所以它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有助于读者或听众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对事物的鲜明的印象。比拟的修辞效果主要有三点:
1、运用比拟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之情
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使之栩栩如生,让人倍感亲切。例如:“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这个例子中,“垂柳”和“芦苇”在诗人的眼中都是有情有意的,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抚摸、护卫”),也具有人的性格(“细心”),读来让人感到亲切。
运用比拟表现讨厌的事物,可以使之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厌恶感。例如:“这种‘钦差大臣’则是满天飞,几乎到处都有。” (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这个例子中的“满天飞”是将人比作物,明显地带有厌恶之情。
2、 运用比拟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
这一种修辞效果多见于拟物的句子中。例如:“在这里的人们中间,我最不愿与之离别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装进我的行李袋中去。”(马克思《给海涅的信》 )在这个例句中,马克思将海涅当作行李一样来处理,是拟物的手法,显得十分风趣。
3、 运用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例如:“她似乎衣袋里全装着天真,一掏出来就可以用。”(韩少功《火宅》)“天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个例中被比拟成一个有形的事物,十分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比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比拟
比喻和比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