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灵魂?灵魂以什么方式存在?

如题所述

皮姆·范·拉曼尔博士是荷兰著名的研究濒死体验的学者,他在1988年~1992年间对334位被成功抢救的突发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跟踪研究。 在拉曼尔的研究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病人的灵魂离体,这些经历很难以从神经生理角度解释 例如一位突发心脏病的44岁患者,送到医院时此人已被宣布临床死亡。但拉曼尔还是持续给他做心脏起搏和人工呼吸。拉曼尔在准备做人工呼吸时发现患者口中有假牙,便将假牙从患者口中拿掉。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有了心跳和血压。 等清醒之后,该患者一见到拉曼尔便告诉他, 自己知道他的假牙放在哪里。拉曼尔医生非常吃惊,因为他知道该患者当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该患者解释说,当时他漂浮在空中,看到了医生抢救他的全部过程。该患者描述的抢救细节和场景都与当时的真实情况吻合。如果把当时该患者的意识活动归结于他的脑神经活动,那如何解释他在处于大脑不活动的状态下,却能清晰地看到一切的事实呢?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就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记载了濒死体验现象。研究表明,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遍布世界不同地域、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据美国盖洛普公司的一项调查,仅在美国就至少有1300万健在的成年人有过濒死体验。 美国非常著名的心脏专家 莫里斯 ·罗林斯医生 ( Dr. Maurice Rawlings ),他著有《死 -- 怎么回事?》﹝又名:《 超越死亡之门》或《生死之间》,Beyond Death's Door(Thomas Nelson Inc., 1979 ),1991年﹞ 和《基督教-- 来生论》( Christianity -- Future Life )等著作。罗林斯医生过去一向认为人死如灯灭。然而自1977年的一位心脏病患者死亡后被他抢救复活后,该病人叙述了死后的经历,引起了罗林斯医生的注意。从此他便有意识地收集了众多类似的例案,在排除了药物等因素可能产生的头脑濒死幻觉现象之后,他发现,那些死后被抢救复活回来的人,描述他们灵魂出壳的经历是真实可靠的。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改变了他先前的思想。他说:“我现在得重新考虑我自己的命运了。就我所发现的,可真有点不妙!我发觉人可真不能糊里糊涂的就死去!”他自己终于接受、相信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主,成为新造的人。他撰写了以上的著作,并热心到处传扬神的福音,为主耶稣基督作见证。 还有一些临床医生的死亡,之后被抢救 复活回来的个案报告,如 乔治·里奇 医生 ( Dr. George G. Ritchie ),报道了 1943年发生在他身上的死亡事件﹝他的书名是 《死亡九分钟》( Return From Tomorrow ),陈健民 译, 2002年 6 月﹞ ,他是一个两度被宣布死亡的“死人”。他描述他的灵魂离开身体之后,被耶稣基督先带到天堂,然后又到地狱的一次属灵漫游。在地狱的人和他们在地上时一样的有感性和知觉。不同的是:他们再也无法按着他们想作的去作了。李齐医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自杀的人,他们不断地重复一句话说:“后悔啊!后悔啊!后悔啊! 最近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Sunday Telegraph, UK )也报道了 英国皇家医学院精神科( The Royal Medic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UK )研究员、英国著名神经精神科 彼得·芬威克医生 ( Dr. Peter Fenwick 和英国南安普敦医院 Southampton General Hospital, UK ) 森·帕尔尼亚医生 ( Dr. Sam Parrniya)共同研究的成果。 他们排除了药物作用和脑在缺血等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幻觉等因素,结果发现:人死亡之后,灵魂确实是存在的。 芬威克医生说:“如果精神( Spirit ,中国人习惯翻译成精神,也是习惯用法。其实应该翻译成灵)与大脑是互相独立的,那便会带出精神会否在死亡之后继续存在的问题,亦会令人探问,人类是否有灵魂?人类的存在是偶然还是另有目的?”而帕尔尼亚医生则说:“如果大脑只是精神的中介,那么我们便可以证实,精神在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他并表示:他自己本是一个怀疑论者,但看了这一切证据之后,他开始认为人死亡之后,还有一些东西继续存留。 美国著名心脏科专家丹佛圣路克医院心脏科( Heart Institute-St. Luke's Hospital, Houston, Denver, Colorado, USA )主任 司库马克教授 ( Prof. F. Schoonmaker ),以及许多“死后生命”研究学者都积累了成千上万个死里逃生者的医学案卷(濒死经历 -- Near Death Experiences,简称:NDEs )作研究。中国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在 1989年出版的美国畅销书 《死后见闻》, 一书里就有大量这方面真实的记录。 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报告是,1980年,大脑专家约翰·洛伯教授( Prof. John Lorber, 1915-1996 )发表了一篇论文:“Is the Brain Really Necessary ? ”(人是否真需要脑?),因他在 20 世纪 60年代发现了一个就读于英格兰谢菲尔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d, England )数学非常好,且是获得一级荣誉称号的学生,他的脑袋很大;然而,洛伯教授发现他的头壳里竟然没有脑,只有脑水,而只有一片很薄的脑细胞吊在中间;他很聪明,其IQ是126 ,是一个天才型的数学学生。洛伯教授后来一共研究了 600 个类似的个案,这其中 95%没有脑,而只有脑水存在脑壳里。他们中间有一半的人IQ 超过 100 ,或者100 左右,这是正常人的 IQ 水平。他们连自己没有脑都不知道。没有脑也可以思维、并且照样活得好好的。这个研究结果有力地证实,传统观念和唯物论者认为“生命就是物质的”并非正确,这个研究结果明确地提示我们:还有非物质的生命存在着。 澳大利亚著名生理学家 约翰 ·卡鲁· 埃克尔斯教授、博士、爵士 ( Prof. Dr. Sir John Carew Eccles, 1903-1997 ),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对脑的神经突触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发现神经细胞在突触上互相联络,因而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认为每个人在胚胎发育或幼小的时候,就具有了非物质的思维和自我领悟的能力,这种“人的灵魂”(灵性生命)使我们具有了人类的特性:自我意识、自由思想、个性、创造性能及爱、恨、怕等。我们“非物质的自我”操作着它的“联络中枢”,就象司机驾驶汽车或程序员操纵计算机一样。他最大的断言是“非物质的自我”在物质的大脑死亡之后依然活着。埃克尔斯博士后来写了《 奇妙的人类 》(“ Wonder of Being Human”)一书,得出的结论是:人有灵魂的存在。有人问他:人若不是进化而来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说:“如果人有灵魂的存在,人应该是个神圣的创造者所造出来的。”后来又有人问他:“你认为人死了以后,灵魂存在吗?”他说:“如果死的只是物质的部分,那么死了之后的非物质部分应该还存在的,就是人的灵魂还是存在的。” 另外,世界著名大脑神经学的鼻祖 – 威尔德 ·格瑞夫斯· 彭菲尔德医生 ( Dr. Wilder Graves Penfield, 1891-1976 ,美国著名脑神经科专家)在人脑的运动区( Motor Area )进行刺激,对侧的肢体就会产生活动。然而,受试者却说:“这个不是我要动的,是你搞我,搞得我动。”那人还思考分辨说:“现在这个不是我指挥的,是你来指挥,你弄出来的。”这个实验结果告诉我们:除了物质的生命之外,还有非物质的生命存在着,并且起主导作用。 美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生物心理学家 罗杰 ·渥尔考特· 斯佩里教授、博士 ( Prof. Dr. Roger Wolcott Sperry, 1913-1994 )对大脑左、右两半球进行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左、右脑的运用方面,心灵具有一个独立的因果性影响力,不因环境的原因而产生他因为 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而 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心理学家科恩休伯( HH Kornhuber )所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思考能力独立转变大脑的神经活动,而不是大脑神经活动控制思想。英国牛津大学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罗杰 ·潘罗士教授、博士、爵士( Prof. Dr. Sir Roger Penrose, 1931- )在 1994年出版了一本影响巨大的书:《 皇帝新脑》( The Emperor's New Mind ),他的研究报告里也说:“There must be something . ”(这里还有些什么),指的大概就是人的灵魂。 美国火箭之父维尔赫 ·冯·布 朗博士 ( Dr. Wernher von Braun, 1912-1977 ,生于德国 ),他不但被赞誉为超科学家,他更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说:“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律已经被证明了。我也相信灵魂不灭定律。” 根据雷蒙 ·穆迪教授、博士( Prof. Dr. Raymond Moody, 1944- )、伊丽莎白·库柏勒 - 罗斯博士( Dr.Elizabeth Kubler-Ross, 1926-2004 )、加利斯·欧西斯博士( Dr. Karlis Osis, 1917-1997 )和爱兰德·哈拉德逊教授、博士( Prof. Dr. Erlendur Haraldsson, 1931- )等人研究所 得出的结果,除了自杀的人被抢救回来有不好的濒死经历外,而其它的濒死经历几乎都是一些美好的体验。 根据雷蒙·穆迪博士的研究报告,只有 0. 3% 的人有地狱似的经历。这些好的经历都是笔墨难于形容的愉快、慈爱、美好、安宁、和谐等。把那些众多的个案归纳起来,得出的结果是:死亡是美好的;没有地狱,因为没有罪恶的审判;《圣经》是错误的;秘术是有益的。濒死经历中的那些“光明体”、“已死亲友”和“天使”等所传播的信息与创造主在《圣经》所教导的完全背道而驰。这些有濒死经历的人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后半生,所产生的后效:抛弃《圣经》,不要传讲人的罪恶,不要传讲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不要传讲审判的道理,不要传讲神的慈爱,而传讲人的自义;离开基督教会、离婚并抛弃家庭; 除去对死亡的恐惧,传播死亡的美好;引向自杀;传播并导向秘术、灵媒、巫术、邪术、交鬼、东方宗教和其它形式的招魂术活动等。﹝笔者在此建议有兴趣者参阅有关著作。 约翰·安伯克博士 ( Dr. John Ankerberg )和 约翰·韦尔登博士 ( Dr. John Weldon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查阅、引用了 169 处的书刊,这种对问题是非曲直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术态度是严肃的 。《死后生命的真相》 ( The Facts on Life After Death ,逸萍译,1999年 4 月)是他们合作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然而, 莫里斯·罗林斯医生在他亲身进行的心脏复苏抢救之后,马上对复活者采访追踪他们的濒死经历;研究的结果却证实,那些濒死后不好的可怕经历比比皆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地注意到,若不马上追忆,大多数不好的经历都很快被病人深深地压抑到潜意识底下。 由于这些非常恐怖的经历令人十分困扰,病人尽可能把它们逐出意识界;所以,追忆时只剩下快乐的部分,或者什么都忘了(这不只是理论上的分析,而是他实际研究后所得出的结果)。罗林斯医生终于得出了结论,即他相信以上研究者的报告是真实的;但是,很不幸的是,雷蒙·穆迪博士和库柏勒·罗斯博士等其他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只是会晤过由别的临床医生手中抢救活过来的病人,并且通常已经过了几天或几周的时间。难怪罗林斯医生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与上面的研究者们大相径庭。根据罗林斯医生所知, 他们未曾亲自救过病人,然后做临场的会晤及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