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碰壁的故事

如题所述

写作思路:写作时从大处着手,尽量阐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思想,全面详细的解答问题,并且紧扣问题的中心,把要表达的内容完整表述出来。

鲁迅“碰壁”

曾读过鲁迅侄女周晔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至今难忘——周晔小时候,有一次在鲁迅家吃饭。她望着鲁迅说:“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你的呢,又扁又平。”鲁迅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你不知道,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鲁迅的侄女很是诧异,便又问道:“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你走路不小心?”鲁迅回答说:“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么?”这一回他的侄女好像是恍然大悟了,“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你把鼻子碰扁了。”当时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开始我也不明白,大家怎么会笑小周晔呢?我仔细想,都是“碰壁”二字引起的。后来我才知道,鲁迅所说的“碰壁”是双关语。表面上“碰壁”是碰墙壁,这是本义,而鲁迅在这里是用它的比喻义来说明旧社会很黑暗,让人处处受挫折或打击,表示了对旧社会的强烈不满。

其实,很多词语都不能照实去理解,因为很多词语都在本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比喻义。例如:“幕后”本义是舞台帐幕的后面,比喻暗地里操纵;“近视”本义是视力有缺陷,比喻眼光短浅;“堡垒”本义是在重要地点作防御用的坚固建筑物,比喻难以攻破的事物。

“迷雾”本义是浓厚的雾,比喻让人迷失方向的事物;“暗礁”本义是海洋、江河中不露出水面的礁石,比喻事情在进行中伪潜伏的障碍;“摇篮”本义是指供婴儿睡的像篮子的可摇动的家具,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包袱”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儿,比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帽子”本义是指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做装饰的用品,比喻罪名或坏名义,等等。以上词语一般都不用本义,而用比喻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8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同学们,请你仔细读一读,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1:鲁迅先生的家没有灯,所以,碰壁。 生2:因为鲁迅先生是半夜起来小便,所以,四周围是黑洞洞的,当然也就碰壁了。 生3:不对。是因为鲁迅先生小时候顽皮,晚上还出去玩,路上没有灯,所以,碰壁。 生4:我认为是鲁迅先生晚上睡觉是从床上掉下来。 …… 本来以为很简单的问题,面对学生如此的回答,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可是,仔细想一想,其实,学生之所以这样理解,一点也不奇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本来写的就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别说学生,就是我们一般老师对那个年代的事情也了解很少,学生又怎能知道是什么?所以,当有个别学生从资料上知道“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是的社会很黑暗。有学生马上说:“也就是说,当时的社会到处都有黑社会。”也就不足以奇了。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说过:“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就无所谓教育。”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来看确实是如此。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直接经历那段生活,也没有那样的经验,所以,才会有那样的理解。因此,如果课前,先让学生去查一查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和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间接经历那段生活,也许,学生就不会这样理解了。
第2个回答  2019-04-25
有一次鲁迅的侄子问鲁迅为什么他的鼻子是扁的,结果鲁迅回答说是经常碰壁的原因
第3个回答  2014-07-18
那是鲁迅先生暗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到处暗杀爱国人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3
讲的是一个人,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的故事,然后失败了,坚持就是胜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