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雪宝钗跟林黛玉,为何说是钗黛合一?大神们帮帮忙

为何说金陵十二钗中的雪宝钗和林黛玉为钗黛合一?

谈红楼的人,都听说过有钗黛合一这个说法。但钗黛怎么合一,可能都不怎么清楚。笔者亦然。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钗黛合一这个论调,如果有文字上的支持,只能从《红楼梦》书中找,其他任何形式的“支持”,如果有,也意义不大。文字有它自己的生命,这是文学批评的常识。《红楼梦》写作背景之类的资料,如果有,对《红楼梦》本身的意义而言,也只是帮助我们理解《红楼梦》这本书所描写的各个角色的文字材料而已。比如说,对曹雪芹身世的研究,也只是帮助理解贾宝玉这个角色的佐证的资料。因此,就钗黛这两个角色而言,有关曹雪芹生活史料,也只能是帮助我们理解钗、黛两个角色的材料,有关钗黛合一的关键佐证,必须从书本中找到根据,如果书中没有钗黛合一,非要从背景材料中找钗黛合一的证据,这样的学问,站不住脚。 持钗黛合一论者,能从《红楼梦》中找到的支持,不多。首先,十二金钗的判词,只有十一首,其中,只有钗黛两人合在一起 –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其他十钗的命运,都分别判述。这可能是持“钗黛合一”论者在《红楼梦》一书中能找到的最坚实的支持,其他支持,就笔者所感受的,可能有林黛玉认薛姨妈为干妈,称呼薛宝钗为“姐”,贾宝玉不解,问林黛玉“这孟光几时接了梁鸿的案?”。黛玉一笑未答。 其实,金陵十二钗判词,并非金陵十二钗判词十二首。单凭钗黛两人判词写在一首诗内,显然不能引出钗黛合一这个论点。实际上,金陵十二钗判词钗黛被写在同一首诗中的原因,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是才具相当,贾宝玉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女子。薛宝钗是大荒山青埂峰下无才补天的大顽石历经尘世的锦绣繁华之前、由空空道人、渺渺大士所定下的“金玉”之配,是贾宝玉的尘世之配,而林黛玉身负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在天上种下的情缘,是天上的情缘。这两个人,在贾宝玉眼里,把两个人的判词写在同一首诗中, 至于黛玉称薛姨妈为“妈”,只是从侧面反映了林黛玉的真诚:薛宝钗是玉黛结合的“天敌”,才请又高,行事又讨贾府上下喜欢,薛宝钗薛姨妈母女俩人的不算很大的一些照顾,能让黛玉温暖,感动,报之以真以诚,除了反映出林黛玉对寄人篱下的孤零心态外,更反映出林黛玉的纯真的品性,和钗黛合一论的关系,却并不大。 有趣的是,在八十一回以及其后的《红楼梦》文字中,林黛玉却有了人间的烟火味。比如说,贾宝玉二入私塾,第一天放学,急着见林黛玉,林黛玉让紫鹃把自己的龙井泡给宝玉喝,并说“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之后,宝玉又发了一番书和读书的牢骚,林黛玉劝他说,自己女孩子家虽然不需要读、也没读过多少外面那些书,但小时候和贾雨村读过一些,那些书“也觉得好”,要考功名,这些书“也清贵些”。这里的林黛玉,已经失了黛玉的本性,成了宝钗第二。一个称北静王“什么臭男人”的林黛玉,不可能因宝玉在入私塾,沾了点功名气息,就觉得宝玉“比不得头里” ,也不会觉得那些书“清贵” ,因为功名再大也大不过入王拜相,北静王是“臭男人”,那些功名,自然是粪土了。写到这里,笔者想起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句诗,这实际上也是两三千年来中国文人织造的自我幻像的最基本特征之一(请见笔者上一文《李兆阳谈〈红楼梦〉之四》。 钗黛合一论者最便利的论点,可能就是在《红楼梦》一书中,作为人物的林黛玉出场伊始,是和贾雨村连在一起的,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是“假语村言”。不错,《红楼梦》整本书都是假雨村言,但现实生活中的假雨村言并不能否定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的真实性,这是文学批评的常识。而且,贾雨村是曹雪芹眼中中国读书人的缩影、贾雨村的仕途代表了中国读书人的仕途,黛玉的出场,与贾雨村的仕途失败之后的仕途再出发之路连在一起 ,岂不正说明了林黛玉这个角色,是读书人功名之路的反衬或者反叛?林黛玉这样一个彻底反叛性的角色,岂能与薛宝钗这个美丽可人、中规中矩的世间女子的角色合而为一? 所以说,就《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字而言,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个人,虽然都美丽,聪明,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女子。正如拙作《李兆阳谈〈红楼梦〉之一》至《李兆阳谈〈红楼梦〉之四》所言,薛宝钗是个极世故的女子、是世间美女、好女人的典型,而林黛玉却完全相反,孤标傲世,不食人间烟火,粪土王侯,是个“天上的女子”。钗黛两个人,无疑是大观园中那么多美丽女子中最聪明、最美丽,却最不相同、最不互容的两个女子。如果非要谈钗黛合一,只能归咎于读者的乡愿而已。就这点而言,钗黛合一论者,与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高、程两人相比,并不高明多少。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之别于前八十回的种种,留待笔者下篇文章再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8
1.在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中,黛钗合一是通过林黛玉和薛宝钗最后和好并且关系非常融洽来达成的,并且另外的证据有脂砚斋在四十二回的评语(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一)。想来黛钗合一意思是在作者心中两位的性格中的某些特质,比如林黛玉的率性真诚和薛宝钗的知书达理,都是很珍贵的,因此只有双人合一才是作者最为喜爱的女性性格。 在我看来曹雪芹正式做了一个对比,建议你看看周汝昌,还有马瑞芳的评说红楼梦的书,在书中很多地方是把黛玉和宝钗做了对比,做了对比就说明要分出个不同,有好有坏,也有地方明显是在批评薛宝钗,比如说在香菱学诗哪一段里,就表现出两个人出事的不同态度,也表现了黛玉不是真的小鸡肚肠尖酸刻薄,还有在宝钗热毒发作时,宝钗扑蝶那一段她为什么要嫁祸给黛玉,为什么独独为她设计这一段,还偏偏嫁祸给待遇,还有在金钏死时,她去劝王夫人时,那段表现了宝钗两个特点,一,不把丫头的命当回事,有人说这段她不这么说还能怎么说,我觉得这一段她完全可以自己悲痛而不去王夫人那表现下自己的知书达理,第二,有意贬低黛玉抬升自己,虽然没有明显的话语,但是你可以在语境中把自己想象成王夫人看看,如果宝钗真有意和黛玉成为姐妹,她完全可以为黛玉解释一下,没必要更加突出自己的识大体。还有很多的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我认为曹雪芹越是把宝钗刻画的美好,越是想突出她不好的一面,如果真是想夸赞她,试问为什么还要写那么多让人反感的耍心机,是手段,世俗特点的地方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