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评价一个人的好与不好

如题所述

一个人在世一生,总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印象:是好人,还是不够好,或者就是个坏人……;是功高,还是过大,或者就是个罪人……;是功过“七三”开,还是“六四开”,或是“对半开”……,总会有个评价。 然而,不管怎么评价,起码得有个衡量的基本标准,否则就会是非混淆,真伪不分,甚至颠倒黑白,从而也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有这么一个故事:几个婆婆在一起议论儿媳妇,其中一个说:“我那儿媳妇太懒了,上午十点多还不起床,儿子还得将饭给端到屋里去”。有人就问她:“你女子生活怎样?”她顺口回答:“好得很!上午能睡到十点多,吃饭有她女婿给送到房里去”……,说到这里,她似乎也灵醒了,其他人哈哈大笑,她也不好意思的随之笑了起来。可以看出,人们往往总是“屁股决定脑袋”,坐在哪里就喜欢说哪里的话,就会有强烈的倾向性。同是一种表现,不是自己的亲人,就认为不好;若是自己的亲人,同事一样行为,即认为是好。同样,自己所爱的人,不好也是好;自己不爱或者怨恨的人,好也是不好……。这是一种普遍的常见情形。还有,对一个人的好与不好应有全面的衡量和评价,不能断章取义,不能绝对片面。如:一个人在等候红绿灯期间,不经意的随地吐了一口痰,当然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一致认为这人不好。但是,人们忽略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此人尚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有人认为这是人们对正负信息印象不均等而造成的。一般来说,坏的印象总比好的印象在人们脑海里要深刻一些,这也许就是“负性效应”的作用吧。 现实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有: 一个朋友,一直与你肝胆相照,忠贞不二,若是背后说你一句坏话被你知晓,就使你恨之入骨,也许会一下子断交:也就说,交一个朋友,可能需要千言万语,而绝交,往往只要两言一语。 一个官员,起初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做出了一定政绩,赢得了人民好评;当他被荣誉和鲜花包围时,也许头脑发昏,免疫力下降,可能就被“糖衣炮弹”击中,一失足成千古恨,从此身败名裂,一切化为烟云。 如果因为一件小事与朋友断交,当时或许是痛快的,可以后再想起别人的好,想起那些断交的话,就会觉得十分难堪;而一个贪官被锒铛入狱后,我们也应该客观的评价他的人生,肯定其为国为民做出的成绩,惩罚其给国给民造成的罪过,不该全盘予以否定。 那么,到底什么是评价谁好、谁不好的基本标准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