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方法与抒情方式的区别

抒情方法与抒情方式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它们分别指什么?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
   一、直接抒情:写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抒胸臆 "。
   在现代诗文中,有许多直接抒情的佳作。例如秦牧在《土地》的结尾写道:"让我们捧 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 都发挥它的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青春的大 地也好像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再如赵恺的诗《我爱》中的 诗句:"我爱我柳技削成的第一枚教鞭,/我爱乡村小学泥垒的桌椅。/我爱篮球,它是我青 春的形体。/我爱邮递员,我绿色的爱情在他绿色的邮包中栖息。"
   二、间接抒情: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和 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 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二)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 性抒情。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三)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运用这种抒 情方法,应注意它与一般谬论有所不同,这里的议论只是抒情的手段,是为抒情服务的。在 写作时,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进行论证,只要用饱蘸浓郁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 、景物,就可达到通过议论进行抒情的目的。
   抒情的方法是受抒情的方式影响或决定的;而抒情的方式、方法则又是受抒情的内容 影响或决定的。也就是说,必须根据所抒之情确定抒情之法。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抒情的工作,实在是把境界、事物、思想、推断等等, 凡是用得到的足以表出一种情感的一一抽出来,融会混合,依着情感的波澜起伏,组成一件 新的东西,可见这是一种创造。但从另一方面讲,工具必取之于客观,组织又合于人类心情 之自然,可见这不尽是创造,也含着摹写的意味。"
   抒情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抒发健康的、高尚的情感。写作时,我们要抒爱国主义之情,抒社会主义之情, 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 (二)抒发真挚的实在的情感。孔子说:"情欲信,辞欲巧。"信,就是真实;写作要 抒发真情实感。因为"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我们 必须在真实的写作中杜绝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也不能故作多情,为文造情。� (三)抒情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写作时,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认真斟酌、选择抒 情方式、方法,重视抒情技巧。
   (四)抒情应充分利用修辞手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25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含义: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 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 快意或愁绪。 快意或愁绪。

抒情方法
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区别如下:
抒情手法
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就是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4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