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这篇短文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1.父亲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父亲的?
【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技巧的理解能力。对人物个性的把握,要透视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细节里分析概括;对人物描写技巧的分析,首先要想到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两大方面,然后分析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方面的笔墨对刻画人物起的作用,此题也可以触及环境描写对人物精神的烘托作用。
【答案】①勤劳、善良、憨厚,有维护人格尊严向往。②写父亲摸黑砍柴、冒雪送柴(行为),突出父亲的勤劳;写父亲在别人给钱之后道谢(语言),突出父亲的善良、憨厚;结尾写父亲的叮嘱,突出父亲对人格平等的向往,更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尊重别人的人;风雪的描写,从侧烘托父亲的形象。
2.第②处画线句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了他人性中的哪些特点?
【解析】考查对作品语言的理解和对人物个性把握的能力。解答时须仔细品味词语的内涵。“摸”动作缓慢,显示他拿钱很不情愿;而从父亲手中取过钱来的“抓”动作迅速而有力度,带有几分怒气,再到“扔”,则怒火完全表露,且带有对父亲鄙视。
【答案】贪鄙、吝啬,缺少同情心,不尊重贫困劳动者人格尊严。
3.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试找出一例,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解析】考查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将具体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表达结合起来思考。本文对寒风、冷雪的描写,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烘托父亲的形象,二是渲染悲凉的氛围,表现生活的艰辛。
【答案】示例: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表达效果:以下雪天,衬托父子的困难,生活的艰辛。
【技巧点拨】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入手?看人物做了什么和他为什么这样做,透过人物的行为变化,把握人物的精神境界、气质、情感,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深层的矛盾。
【知识拓展】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手法有哪几种?从描写内容看,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从描写繁简看,白描、工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4
  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