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规范后方交汇在角度上应满足什么要求?谢谢 还有后方交汇对距离有没有要求

如题所述

交会角在20°到120°之间以及不要距离后视点太近。测边后方交会观测时,置全站仪于P点,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分别观测边s1,s2,即可应用解析法公式算出待定点P的坐标P( xP , yP),式中a,b为测距仪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γ为P点与两个已知点的夹角。

边角后方交会观测时,置全站仪于P点,按照《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分别观测边SB及角度γ。即可应用解析法公式算出待定点P的坐标P( xP ,yp)。

扩展资料

后方交会用于房建工程施工测量放样在目前的相关规范中及教材中尚无明确论述,在房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特别是高层房建施工测量中,伴随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内控法逐渐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

而测距仪、全站仪和大容量程序型计算器的广泛应用,测距、测角精度的不断提高,后方交汇观测成果的精度也不断提高。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应进行角度观测,检查直线度;测定交角的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2.5″。

直线度的限差,应在180°±5″以内;轴交点,应在长轴线上丈量全长后确定;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后测定,其测量精度应与长轴线相同,交角的限差应在90°±5″以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方交会法

参考资料来源:建筑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5

当γ=90°时,交会精度最好;导线控制点距离线路中心100m~200m。

当γ=90°时,交会精度最好;交会边长在3条及以上时,精度能得到保证。Leica TCA1800型全站仪可以同时后视若干个,最多可以后视10个已知点,以增加观测条件,提高精度。自由设站不受已知点位位置的限制。

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点的破坏,更好的保护控制点,线性工程的控制网沿线路走向,布设在线路的两侧,导线控制点距离线路中心100m~200m。

扩展资料:

后方交会要求规定:

1、通过测定已知点到某待定点的方向或(和)距离(或测定其竖直角),以推求此待定点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技术和方法。

2、以确定待定点平面坐标为目的者,平面交会测量;以确定待定点高程者,高程交会测量。

3、以一定精度测得该点平面位置、高程和(或)重力加速度等数据的固定点。需在点上埋设标石或设置其他标志,在远方对其照准的控制点(如三角点、导线点)上应架设固定的或临时的测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方交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8-27
你架设仪器与两控制点所形成的角度不宜小于15度,也不不能大于165度。所测两控制点距离不能小于5米和大于300米,因为在这几个因素中你后视定向的时候误差超过要求,不能使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8-25

上规范截图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4
后方交会可分为以下三种:(1)测角后方交会;(2)测边后方交会;(3)边角同测后方交会。
通过观测实验分析以上三种后方交会,测边后方交会比测角后方交会的精度要高,且起算数据对点位中误差的影响较小。
随着全站仪的日益普及,加上测边比测角简单,而且能达到更高的精度,测角后方交会将逐渐被测边或边角后方交会所代替。
测边后方交会与边角同测后方交会的交会精度较为接近。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采用测边后方交会较为经济便捷,当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采用边角同测后方交会。
在《城市测量规范》中对于边角同测组合网的布设有如下要求:
边角网应重视图形结构,各边边长宜近似相等,各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大于100°且不宜小于30°,当受地形限制时,也不应小于25°。 三角形交会内插点应在高等级三角性的中心附件,且交会内插点各方向距离之比不应大于1:3。对于单个交会内插点,三等点应具有6个内外交会方向测定,其中至少应有两个交角为60°至120°的外方向;四等点应有5个交会方向,图形欠佳是应有外方向。
所以,后方交会时,已知后方三角形宜为近似等边三角型,其内角不应小于30°,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 25° 。三角形交会内插点宜在三角形的中心附近,且各方向测距边长之比应近似相等,边长互差不应超过3倍。且对交会时所测的交角有要求,最好有60°-120°的交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