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编写

如题所述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
(二)诗是“想象的表现”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创造》中写道:一个爱写诗的青年人,因为写不出好诗来而苦恼,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给他戴上眼镜,安上听筒,他就听到了马铃薯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 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 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 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 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需要强调的是:诗中的诗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为表现情感、情绪、情趣服务的。诗的情感性重于形象性,离开抒情需要去胡乱堆砌形象,只能损害诗歌。
二、巧妙地进行诗的构思
(一)诗的灵感
构思是诗歌创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构思是什么引起的?简单的回答是:创作的冲动——灵感的爆发。
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 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
对于一首诗来说,灵感是因;对于客观世界而言,灵感是果。由客观世界获得灵感,由灵感开始创作。这是诗人写诗的过程。 在“灵感”爆发之后,创作就进入具体的构思。
(二)诗的构思
诗歌构思十分重要。关于诗的构思的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首先关于适合于诗的构思的内容, 我们可以马上把纯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对的程度上排除。诗所特有的 对象或题材不是太阳、森林、山川风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状如血液、脉络、筋肉之类,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纵然也诉诸感性观照,也进行生动鲜明的描绘,但是就连在这方面,诗也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为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 什么是诗的构思方式呢?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黑格尔说:“诗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现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最深刻最丰富的内 心体验。”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袤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 到他的自我里去,对他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所以,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 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遵循这个构思方法,在写作抒情诗时,由于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创作主体(诗人自己) 的内心生活,诗人应该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状去描述具体外在情境”
诗歌构思的过程包括以下的内容:
(1)提炼诗情。就是从一般感受中寻觅显示一般感受的独特感受,从共同感受中寻觅表现共同感受的具体感受。
(2)选取角度。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 臆,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用这个角度写诗,应忌空泛,要创造出鲜明的个性化的诗人形象,否则容易直露。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写感。
(3)布局谋篇。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需要认真考虑。这就要思索在这首诗中,我用什么把诗情串连起来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
(4)锤炼语言。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在构思过程中极为重要,这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
写诗应该重视诗歌构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张:“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 动笔”。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总结前人的经验,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鉴的。
如:象征构思,辐射构思,“道具”构思,借代构思,命题构思,矛盾构思,虚拟构思,反 意构思,侧面构思,对比构思,对话构思,等等。

———————————————————————————————————
诗歌的语言

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
诗的根本语言是意象语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意象语言具有直觉性、表现性、超越性等特点,它更应该符合诗人主观的感觉活动与感情活动的规律,而不是客观的语法规律。这是诗性语言与实用语言的本质差别。所以,诗歌这种艺术无法以日常实用语言为媒介。
诗人只有对实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如艾略特所说那样“扭断语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为此,作诗必须研究诗的语言修辞,也就是要掌握诗的语言的表现手法。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 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修饰方法,它们都有助于诗情诗意的表现。习作者唯有通过阅读、研究和多写才能掌握诗的语言修辞技巧。 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古今的著名诗人都注意诗句的推敲和锤炼。 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

区别写诗好坏的六要素。

一、给你的诗注入“新颖”

诗忌“陈”。
新是诗的灵魂。诗的立意、构思、意境、形象、想象、语言,无一不要求新。要求新则忌“陈”,即忌陈腐、忌陈词滥调、忌炒人剩饭。
创作,创即是生命线,无创之作,再好也白搭。
怎么创?不照猫画猫,也不照猫画虎!不说人家说过的理,不用人家用过的意,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蠢才。
如写松,你一味模仿古人说它四季常青、长青不老,写梅,你竭尽全能赞美它欺霜傲雪、芳香醉人,美倒是美了,但不新,不成为诗。何谓新?新与旧,相对而言。哲学的观点是“新离不开旧,旧孕育着新”。如“七律”较之“古风”是新,但比起“五四”以来的新诗,它却是旧了。故新是发展变化的。
诗的新,不是要你写出谁也读不懂的“天书”,所谓新,是指作者要以新的感受、新的手法、新的意境,写出新的生活入诗。
当然,形式上的新也可以一试。如古代的回文诗、藏头诗等,就是当时诗歌的新形式。现代诗人周振中写了一首叫《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诗,其排列为:








砥砺着
民族的意志

这诗的外形就象碑,很好的创意,但不可常得。新还是要在新感受、新意境上下功夫。
治“陈”药方——常写常新,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二、给你的诗放点佐料

诗忌“淡”。
此处的淡,是指“淡而无味”的淡。诗,是要给人品味的,它不应是水,而应是酒、是茶。它不在于浓郁,而在于醇香、有味(酸甜苦辣涩均可)。浓有浓的馥郁,淡有淡的清香。如果一首诗写得象水和蜡一样,嚼起来没有一点味道,人家何必去读它?比如你写一首歌颂故乡的诗:故乡/你的房子是那样的雄伟/你的街道是那样的宽敞/你前面有玉溪河/后面有骑田岭/旁边有一0七国道/故乡美呀......
这诗当然索然无味。无味在哪?一无意趣,二无形象。意趣和形象是诗的油盐,没有它们,你就没有掌握制造“味道”的能耐。
浓而有味:韩瀚一首歌颂反四人帮英雄张志新的诗《重量》:她把带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这首诗只有五行,它直率而含蓄,自然而雄奇,形象可感而特别,有强烈的震撼力。
治“淡”药方:把立意深刻、意境美、有声有色有情趣等当佐料放入诗中。

三、让你的诗来点真情实感

诗忌“华”。
华,本来是个很好的字眼,它表示光彩、繁盛,多半用在好的意思上。我这里指的华,是“华而不实”的华。忌“华”,是忌只有华美的词藻,而没有实在的内容。
初学写诗(文)的人,认为诗(文)中多一些漂亮的词句,能给诗(文)增色,其实不然。美,首先应该是真善。如一位姑娘有美丽的外表和心灵,举止也端庄,那她不施粉黛也美;如她的容貌、心灵、行为均不美,而浓妆艳抹,更丑。
诗(文)的美不在于它的词藻,而在于它的真实感情,语言的得体,思想和艺术的统一。比方你在花前月下与友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时候,音乐就不宜放粗犷、雄壮的进行曲,而夜莺清唱、蛙鼓轰鸣才与此时此景协调。相反,如果你在反映军人浴血疆场时用的是轻歌漫语,堆一些华丽的形容词,这也不合适。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部是简单明了的诗句,但它由远到近,由景到意,全诗和谐,升华得体,就成了千古名诗。
所以,治“华”的药方:有真实感情,语言得体、思想与艺术统一。

四、找准你诗的深入角度

诗忌“全”。
此“全”,是指面面俱到,写诗不足取。一首诗有它自己的容量,正如一个口袋不可能盛下一座大楼。面面俱到其结果只是面面无光。文学是作品是艺术品,它需要的是典型、是精华,并不是百科全书。张大千的荷花,只画半片叶子、一朵花蕾,就“一叶知秋”,就反映了荷的风姿。
所以,治“全”药方:不面面俱到,精心剪裁。

五、让你的诗用形象说话

诗忌“干”。
忌干瘪、枯燥,忌只有骨头没有肉。材料只有骨架,有骨无肉,干巴,读了嘴巴起泡。如大家不嫌口渴,我给大家念一首干诗:基本路线指方向/毛泽东思想放光芒/无产阶级专政牢又牢/继续革命向前方。——这诗够干的,干得连一丁点肉也没有,食之无味。
文学靠形象思维,用形象讲话。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比、兴,就是用形象讲话。诗要不干,就得形象。如实交代生活,岂能不干?
治“干”药方:用形象说话。

六、让你的诗含蓄点

诗忌“直”。
人要直,文要曲。诗也是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
尽管直偶尔也能出好诗,如“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因直抒情意、壮怀激烈而成千古绝唱,但为数不多。
我们说忌“直”,是说诗要写得含蓄,诗句也要含蓄。比如写宫廷黑暗、宫女幽怨的诗,唐朝诗人朱庆余《宫词》诗句: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你想想,她们在学舌的鹦鹉面前都提心吊胆过日子,在封建帝王们前还有什么自由?这诗句就是好诗句。
治“直”药方:含蓄。诗意与诗句含蓄,不直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27
,诗歌与打油诗的区别点就是;诗歌是高雅,打油诗是通俗。就是所说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别吧。所说的打油诗说白了就是顺口溜,就是很早很早以前油坊喊的一种劳动号子。说着上口,听着来劲儿,是一种合辙压韵的非常随意的,随手掂来掂去掐头去尾,现场即兴发挥还非常上口的一种民间小调。

顺口溜分两种,一种是贬义,一种是褒义。民间常常多用贬义,打情骂俏脏话连篇网上万万使用不得。褒义的顺口溜不受字数,长短,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即兴发挥。最好是两语成一句或四语成一句,但是必须要压韵否则既不上口也不受听。
第2个回答  2010-08-27
首先内容要高雅,构思要巧妙,最好是押韵的,还有要形象、有想象、要创新、要有哲理,要精华,简练。
第3个回答  2010-08-26
二楼 疯了,不过,顶他!!!!!
第4个回答  2010-08-26
韵律、意象、回车键。
相似回答